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27日

实时传输 智能识别 自动分析

我市野外生态监测技术再引央视关注

本报讯(记者李晓军)5月24日,继央视、河南卫视关注我市太行山区的华北豹之后,央视《新闻直播间》再次聚焦焦作,报道了我市对华北豹保护和研究用上的最新技术手段。

报道称,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位于河南焦作的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实现了实时传输、智能识别、自动分析等功能,对华北豹实现动态监测。

视频画面上,位于我市太行山区的密林深处,市林业局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安装的智能红外相机。“去年9月,我们安装了智能红外相机,第二天一只豹子就出现了,我们捕捉到那个镜头了,非常珍贵。”市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天平说。

据介绍,智能红外相机能实时传输画面,而在2023年9月之前,保护区内的80多台红外相机,需要人工每三个月换一次储存卡和电池,不但费时费力,看到的画面都是几个月前拍摄的。这对及时救护受伤的华北豹非常不利。

视频画面中,位于我市野生动物救护隔离场的笼子里,一只华北豹走路一瘸一拐的。“2020年12月,有一只豹子可能在野外活动时受伤。它受伤大概一个多月以后,我们去取红外相机(内存卡)时才发现。”王天平说,他们利用无人机,加上去当地走访,发现这个豹子变成“偷鸡贼”。

虽然我市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救助了这只华北豹,但它的前爪已经腐烂了。“很可惜只能给它进行截肢,它的野外生存能力丧失了。”王天平指着笼子里这只落下残疾的华北豹不无遗憾地说。

如今,这种情况不会重复上演了。我市升级了红外相机的实时传输系统,利用互联网和太阳能供电技术,布设了110台智能红外相机、27套视频监控系统、5台无人机,精准捕捉保护区范围内华北豹及其他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和活动范围。

“我们把AI识别与红外监测相结合,制作了华北豹个体识别系统,通过动态跟踪,更深入地了解华北豹野外的生存状况。”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