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26日
许良法庭:
创新“融+”护万家
博爱县法院许良法庭开展集体学习。 本报记者 杨 珂 摄
本报记者 杨 珂
博爱县法院许良法庭作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注重党建引领,设立独立党支部,共有党员4名,并将院领导纳入进来,担任党支部书记,形成浓厚的党建氛围。该法庭还结合法庭审判业务,坚持以党建促审判促和谐,树立党建品牌,通过创新“融+”工作法,注重案件的源头治理和实质性化解,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家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良好的家风,能给人生的德行操守系好“第一粒扣子”。因此,该法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引领+三治协同”相融合,通过推动本地家风融入基层治理、发挥法治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德治教化引领作用,赋能新时代家风建设。通过主题党日交流会参与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推选,该法庭先后指导辖区11个村将彩礼金额纳入到村规民约中,有效遏制高价彩礼现象;强化典型引领作用,发挥好本地家训家规,带动社风民风。不仅如此,该法庭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审判中,筛选具有典型性的婚约财产案件、赡养案件,通过巡回审判、现场释法,引领法治思维;开展“家庭教育微课堂”活动,以家风建设引领家事审判。
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为此,该法庭将“家事审判+联动机制”相融合,传递柔性司法温度。王大爷与6个子女的赡养问题就是在这种机制下化解的。王大爷将6个子女诉至法庭后,经过法庭调查,了解到子女并非不愿意赡养老人,只是认为老人对孩子们不能一视同仁,导致个别子女有心结。为此,法庭组织王大爷和孩子们谈心,让双方将内心的各种埋怨、不理解统统倾诉出来,同时劝导子女要多站在老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最终,王大爷和6个子女重新达成了调解协议。
近年来,许良法庭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治理思路,建立家事审判“1+3+N”机制,通过家事调查研判矛盾症结、家事调解抚平对立情绪、家事指导缓解家庭矛盾;在法庭设心灵驿站,充分发挥情感治愈、修复功能;与妇联共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实行涉少“家庭教育指导令+告知书+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保护模式;引入《家庭暴力案件危险评估量表》,及时分级管理和干预,形成反家暴联动机制;对涉未成年案件中引入社会观护员参与机制、延伸义工服务、联合帮教职能,让罪错未成年人重塑健全人格……2021年以来,该法庭发放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265份、家庭教育指导令5份、关爱未成年提示12份。
该法庭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前端化解+末端处理”相融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走出去”下沉乡村,通过“调解员现场调解+法官线上指导”,实现就地“云解纷”;广泛“引进来”,特邀调解员参与成讼案件化解工作,通过诉调对接、诉前引导工作机制,提升纠纷化解效果。2021年至2023年,该法庭共审结家事案件1170件,调撤率达71.6%。
“在党建引领下,在‘融+’工作法驱动下,法庭干警更加关注当事人对案件的公正感受,全流程做好答疑释法工作,并对重点案件进行案后回访,能力作风明显提升。”该法庭庭长张瑞明说。今后,该法庭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