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3日

王维和云台山

□ 范荣跃

王维的名字在现代人记忆的屏幕上还是非常醒目的。王维和那些死后才有盛名的文人不一样,在大唐盛世的当年,王维的影响力就已经如日中天了。在唐代的文学圈、书法圈、绘画圈、音乐圈乃至佛教圈,王维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咖,甚至可以在当时的各个圈子里一呼百应。

王维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后人常以王摩诘来称呼他。

王维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那时他刚刚31岁,而立之年中状元在中国古代属于不早不晚刚刚好。但王维的才华可是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了。那时的王维才华横溢、风度翩翩,既懂音乐还会写诗作画,在京城的贵族圈里是万人敬仰的天才少年。

王维曾游览过云台山,据说那时他才17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王维的家在山西祁县,离云台山不算太远。王维15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又善于书画,而且还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到京城便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有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画里的内容是什么,便慕名去找少年王维。王维见后立刻回答“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这个人看到王维轻描淡写就说出了图中内容,有些不信,立即请人找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诗歌方面,王维更是难得的奇才。在现今的唐人诗词中,有大量他15岁、17岁、18岁时写的诗歌。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中国诗人中是罕见的。在当时那种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文人和官员的赞赏。因此,21岁时,王维就考中了进士。

之后的王维由于仕途不顺,便开始崇信佛教,人称诗佛。王维的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一生,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在诗歌上,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

由于喜爱山水,又喜欢写诗画画,王维当然要到当时具有无限风光的云台山游览了。王维来到云台山,展现在他眼前的这片美景既非梦中幻影,也不是海市蜃楼,尽管它有些虚幻、有些缥缈,但是伸手触摸的时候,感觉却是那样真实,就像是哪位神仙遗留在大山深处的美丽花园。

王维在云台山流连忘返,吟诗作画,沉醉其中。可惜的是,王维在云台山中的诗画作品在漫长的岁月中大都流失了。

当年在云台山一带,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人们登高时佩戴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可以祝福。王维显然是遵循当地的风俗,带着茱萸囊登上了云台山茱萸峰,本来是登高远望,他却发现周围的百姓都在合家团聚,远在故乡的兄弟都在家里团聚,唯独少了自己一人。于是王维顿时潸然,借着无尽的思乡情结,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短短四句话,写尽心中惆怅,道尽思乡之情,难怪会成为千古绝唱。

随着焦作转型为优秀旅游城市,如今的云台山已不是当年的云台山,文化气息更为浓重。每当微风拂去白云的面纱,云台山就像一幅神秘的画卷,珍藏在深山之中,坐拥千山万壑,舞动风声水韵。

山水的悠远,文化的灿烂,历史的深厚,民风的纯朴,风光的旖旎,无一不散发出无穷魅力,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宾朋来到云台山,仔细翻阅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有每一寸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