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2日

当好戏曲传人

——记市职业技术学校“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获得者

比赛现场。

训练情景。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本报记者 张 璐

“获得‘小梅花’奖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今后,我们一定刻苦训练,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当好戏曲‘传人’。”近日,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专业组)“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获得者——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万子琳、冯雪艳、袁森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本届比赛河南仅有两个集体获得“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其中,由市职业技术学校选送的豫剧《抬花轿》获此殊荣。该节目由市职业技术学校老师郭红霞指导,学生万子琳、冯雪艳、袁森阳出演。

此次演出共5场展演,包含32个剧种的87个个人项目与15个集体项目参演,涉及京剧、昆剧、豫剧、越剧、黄梅戏、龙江剧、秦腔等剧种,一部部经典作品在学生的表演下绽放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我的姐姐就是从市职业技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毕业,也演过《抬花轿》周凤莲一角,现在在吉林艺术学院就读本科。受姐姐的影响,我立志要像姐姐一样,站在戏台上。”万子琳告诉记者。

2019年,万子琳小学毕业,成为市职业技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起初,万子琳的父母并不赞同她学习戏曲,觉得她嗓子一般,可万子琳不认这个理,她觉得和姐姐是亲姐妹,为什么姐姐可以她就不行?

万子琳入校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备战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她和冯雪艳、袁森阳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排练《抬花轿》。为了锻炼肺活量,她每天早上6时30分就起床跑圆场,吃完早饭开始排练,一直排练到中午。下午1时继续排练,为了保持体形,晚上不吃饭,休息一个小时,然后继续排练,一直练到晚上10时。周六、周日更是整天都“泡”在排练室。

冯雪艳说:“这次参加比赛,我受益匪浅,又一次提升了自己。小到眼神、手指,大到整体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每天很晚才回寝室,当别人已经休息了,我们仍在训练。在这种你追我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很快。比赛比的不仅是个人风采,还是团队协作精神。指导老师不辞辛劳陪我们训练,不断鼓励我们。身在这个大家庭,我感到很幸福。”

据悉,市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教学部前身是焦作戏曲学校,始建于1971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教学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地方戏”项目比赛中4次获得二等奖,3次承办“河南省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地方戏”项目比赛,并在该项比赛中3次获得第一名。近5年来,培养的学生3名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多名学生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为戏曲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成绩。同时,还为河南省豫剧院一、二、三团,焦作市豫剧团,漯河豫剧团,山西豫剧团等省内外院团输送了一批优秀戏曲表演专业人才。

“戏曲表演专业为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地方文化事业、培养戏曲后备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欢迎更多喜欢戏曲的孩子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市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教育部主任刘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