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2日
乔南南:让乔家鼓越擂越响
乔南南在制鼓。 本报记者 杨景鹏 摄
本报记者 杨景鹏
鼓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打击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其制作技艺属于民间手工技艺,它的延续和发展,为推动我国民族手工技艺发展起到深远的意义。
乔家鼓坊位于孟州市河阳街道缑村乔街,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制鼓作坊,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乔家制鼓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手法,形成乔氏制鼓特有的风格。
乔家制鼓有何特色?用料有讲究。乔家鼓采用孟州西部岭区黄牛皮、椿木为主要原料精工细作而成。在晒鼓圈板、熏焙、平鼓圈板等主要工艺流程中,其工艺细腻、流程严谨,使乔家鼓坊的制鼓技艺达到完美化、极致化。乔家鼓坊的制鼓技艺于2009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32岁的乔南南是乔氏制鼓的第六代传承人,他出生于制鼓世家。2007年中学毕业之后就随祖父、父亲学习制鼓技艺,经过长期的熏陶,逐步学会制鼓工艺,继承其父亲的制鼓作坊。目前担任孟州市乔家鼓坊制作技术指导及销售负责人。近年来,该村有十余名年轻人前来学习制鼓技艺,乔南南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学员们则认真学习、认真实践。
“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样音。”乔家祖上流传下来的制鼓歌诀对制鼓技艺及音效的描述非常形象。
乔家制鼓的工艺比较繁杂,但又不失细腻。主要有以下工艺流程:选料、截段、劈板、画线、截鼓圈板、晒鼓圈板、熏焙、平鼓圈板、粘接鼓圈、平鼓圈口等20多道工序。经历代传承人的不断研究、探索,乔家鼓坊的成品鼓具有声音浑厚,造型美观等特点,在中原地区影响较大。
为了将乔家制鼓技艺继续传承下去,乔南南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增强了乔家鼓坊传承保护和艺术内涵,通过在各大媒体宣传,提高人们对乔家鼓坊的认知度,并成立自己的展示馆,定期进行非遗宣传活动,免费对外开放,宣传和传承乔家鼓坊技艺,让这一传统文化永葆活力,发扬光大。
现在的乔家鼓坊,经过不断对制鼓工艺的创新和改进,使原有的三四种规格,增加到40余种规格,可制作口径4厘米至3米不同尺寸的鼓。鼓的种类有大鼓、盘鼓、堂鼓、书鼓、腰鼓、军鼓、长鼓等20余种.乔家鼓坊也曾被《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因为乔家鼓坊的鼓打起来音质醇厚、动感强劲,曾出现在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黄河东流去》中。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以及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也有乔家鼓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