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04日

王昭喆:

用成长和担当捍卫公平正义

王昭喆在查看卷宗。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

本报记者 郭嘉莉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在执行一线,有许多“90后”干警奋斗的身影,他们心怀维护司法公正的梦想,以锐气血性激荡青春岁月,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底色是全力以赴的赤子之心。修武县法院执行局的王昭喆就是这样一名“90后”执行干警。

2021年,王昭喆考入修武县法院,进入执行局工作。全新的工作领域、全然不同的执行技巧,给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份工作,他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前辈请教,积极参与各种集中执行活动。磨炼中,他的执行思路变宽了,执行方法丰富了,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执行干警。2023年,王昭喆带领快执团队、普执团队办理各类案件624起,结案582起,位居该院第一名。

“执行工作最重要的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为当事人考虑,争取化解当事人矛盾。”王昭喆说,案件到执行阶段,双方矛盾往往到达一个制高点,如何彻底化解矛盾,是自己常常要考虑的问题。

去年夏天,王昭喆执行一起抚养权纠纷案。经法院判决,孩子跟随女方生活,男方享有探视权。但有一天,男方接走孩子后,直接把孩子带回了老家,拒绝把孩子还给女方。王昭喆接案后,基于案件的特殊性质,一直与男方沟通,但男方始终避而不谈如何解决问题,甚至对法院的传唤视而不见。“该案的‘标的’是抚养权,孩子不是财产更不是物品,不能硬来,如果强行把孩子带走,会导致双方矛盾更加冲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于是,王昭喆从细微处入手,先后四次前往男方老家,和孩子谈心,做男方及其父母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离婚后的父母在进行抚养和探望时更应该以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为基础。最终,这起特殊的抚养权纠纷案被妥善执结,双方就孩子的探视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两百去努力。”在王昭喆看来,法官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一个个人生,公平正义要实现,就不能在这最后的临门一脚上掉链子。

在办理江某申请执行某火电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中,由于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因此从申请人提起诉讼到申请执行已过去多年时间。进入执行阶段后,经查,被执行公司已成空壳公司,且在全省范围内的执行案件较多。王昭喆多次前往被执行公司所在地查找财产线索,但均未找到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一度陷入僵局。“经过我们排查,被执行公司的土地、厂房、设备都已经被别的法院查封,我们只能轮候,这样申请人的权益兑现会非常慢。”王昭喆并没有把案件放置一边选择终本,而是立即转变执行思路,创新执行方法,开始通过裁判文书网检索被执行公司其他诉讼案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一起起案件的分类梳理,王昭喆找到了被执行公司作为原告的一起案件,并联系到该案件的被告公司,向其下达履行到期债权通知书、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督促其尽快履行法定义务,最终成功提取被执行公司的到期债权,兑现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王昭喆说:“既然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不遗余力地拿出干劲儿,认认真真办好每一起案件,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昭喆深知,执行事关司法公信力,决不能让裁判文书落为“法律白条”。每次开展“豫剑执行”集中行动,他都提前做好路线、人员规划及突发情况预案,带领执行实施组冲锋在前。多年的执行工作,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捕捉一切细节的能力。一次集中行动,当王昭喆来到被执行人家中时,被执行人的家人声称其不在家,但他们眼神飘忽不定,再加上卧室床上的被褥还是热的,注意到这些细节后,王昭喆断定被执行人就在家中,最终和其他执行干警在二楼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被执行人。“当事人是什么类型,一般几句话就能辨别出来。”王昭喆说,掌握不同人的特征,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换位思考,才能把执行工作做好。

作为一名执行干警,王昭喆始终奔赴在为民司法的路上,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执行干警的铮铮誓言,想当事人所想、思当事人所思,在法治道路上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