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6日
守护教育初心 担好育人使命
——记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教师魏建平
魏建平。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本报记者 张 璐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省建设,近日,省教育厅开展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教师魏建平被评为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
杏坛耕耘春化雨
倾尽丹心育桃李
魏建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倾心耕耘教学讲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科创比赛优秀指导老师等20余次。魏建平秉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身为一名教师,要对得起学生”的理念,教导年轻教师立足教学站稳讲台,积极参与学院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魏建平的指导下,团队青年教师多次在学校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奖,主持及参与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省级一流课程或精品课程4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参与编著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省赛一等奖和二等奖10余项、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10余项。
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魏建平始终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学生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学术研究方面,魏建平定期与学生交流,从研究方向选定、文献检索与阅读、科研实验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给予耐心答疑解惑,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课题。
近年来,魏建平指导的研究生中,4人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人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5人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博士毕业生均已在国内高校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多数已担任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无私奉献传帮带
培育人才促发展
依托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15年获批了由河南省工会命名的“魏建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固定成员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魏建平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工作状态是领导团队奋发向上、披荆斩棘、争创一流的源泉。
团队青年教师中1人入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B类)、3人入选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人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入选河南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人荣获河南理工大学杰出青年称号。团队青年教师共获得了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河南省科技攻关等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8名成员晋升高级职称,已成长为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深入研究解难题
科技创新领行业
瓦斯如猛虎,瓦斯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难题之一。为了治理矿井瓦斯灾害,魏建平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矿瓦斯灾害防控领域研究工作,在河南理工大学组建了一个降“虎”实验室,实验室设备先进、学霸云集,瓦斯也从拦路的“猛虎”转变为可以综合利用的清洁能源。煤矿瓦斯变废为宝用于发电,可有效增加洁净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实验室团队围绕深部松软低渗煤层瓦斯抽采这一世界级难题,经过10余年的系统研究,解决了瓦斯抽采钻孔、卸压增透、封孔等全技术流程的系列问题,先后开发了钻孔提速技术、钻屑回填带压封孔技术、空气射流冲孔技术、磨料水射流割缝卸压技术和导向压裂技术等多项革新性瓦斯抽采技术,并集成了上述创新性技术,提出了深度松软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颠覆性技术—内保护层开采强化瓦斯抽采技术。
相关技术在河南、山西、贵州等省几十个矿区、200多个矿井推广应用,解决了矿山企业瓦斯灾害防治技术难题,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培养国家级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2名,省部级人才12名,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