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01日
打造先行区 建设示范城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怀川放歌
本报编辑部
核心提示
先行,是这座城市鲜明的发展特质;示范,是这座城市执着的进取梦想。听风八百里太行,凝望滔滔黄河,大山大河之间的焦作,在新中国75载日新月异的铿锵步履中躬身入局,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挺膺担当。
改革风正劲,持续谋转型,坚定稳增长。
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号角,持续聚焦创新引领、工业强市、产业兴城、民生幸福,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构建“一区五城”发展新格局的奋进之路上以如椽巨笔,擘画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焦作新篇章。
先行一步,是刻在焦作百年发展之路上的城市基因。
如同百年道清所见证的那样,一道铁路,贯穿焦作发展脉络。
9月2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道清铁路故道上,百年煤城打开了国庆前夕又一个忙碌的城市镜像。
道路两旁,鲜红的国旗迎风招展;公园广场,五彩斑斓的时令鲜花竞相绽放。
浓郁热烈的节庆气氛中,因煤而兴的这座城,隐藏在百年道清铁路背后的“先行特质”,从时光深处而来,与这座城市清晨的鲜活镜像完成了超越时空的完美融合。
与共和国同成长 先行焦作有“勋章”
从小小的民生街、新华街肇始,再到焦作镇、焦作矿区、焦作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红旗飘扬的焦作,与共和国同成长,曾摘下一枚又一枚“发展勋章”。
9月27日8时许,焦作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局长王保才发布了一条朋友圈——
“西大井1919国旗教育馆提前完成,10月1日将拉开大幕。”
就在不久前,一面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被赠送到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这个崭新的国旗教育馆,正是依托这面从首都而来的国旗而建。
一面国旗就是鲜红的“勋章”,对于西大井来说,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数年来,西大井由百年老矿涅槃重生,成为焦作文旅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示范典型,也让百年前矿井中“特别能战斗”的特质,以更加生动的形式,植入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完成了独具先行意义的赓续传承。
时光回溯到1925年7月的西大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焦作煤矿工人发起大罢工,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声势之猛,在我国工人运动史上亦极其少见。正因如此,毛泽东把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与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开滦煤矿工人罢工等相提并论,称赞焦作工人“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战斗,正是这座城市先行先试、勇敢探索的发展注解。
于是,这里在开通全省第一列火车之后,又点亮了全省第一盏电灯光,通上了全省第一根自来水管,建起了全省第一座发电厂,建设了全省第一所大学堂……
曾经有网友说:“焦作开创的全省第一,连焦作人自己都数不清楚。”
事实上,因煤而“冠”的焦作之最,在1925年成立第一个党支部之后,便与红色党旗交相辉映,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与祖国的脚步同行,爬坡过坎,乘风破浪,“特别能战斗”,书写了属于焦作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1956年,焦作撤矿区建市,镶嵌在这座城市发展之路上的“勋章”,愈加闪亮。
在焦作,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建设,拉开了我国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河)套”的历史。
在焦作,河南轮胎厂落地建设,成就“风神榜样”。
在焦作,青天河高峡出平湖,焦枝铁路连通豫鄂,中国时年最长的黄河公路桥在孟州跨越黄河,天堑变通途……
焦作人从未停留在因煤而兴的辉煌历史中,而是带着一颗先行先试的心,迎接改革开放的风云激荡。
改革开放立潮头 焦作转型是“榜样”
自1978年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焦作生产了全国第一条巨型轮胎;参与建设了中国华北、中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太(原)焦(作)线,打通了“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被国家化学工业部列为全国44个重点化工城市之一,今天的多氟多、龙蟒佰利联等龙头企业,在几十年的改革浪潮中挺立潮头,书写了焦作本土企业的辉煌。
然而,煤城却不能再以煤为骄傲,资源枯竭的焦虑伴随着改革的阵痛,接踵而来。
百年煤城更加在意的,是转型对于城市的重塑。而焦作人也开始酝酿一场由“黑”到“绿”的凤凰涅槃。
200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记者李杰、贾西平以《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为题,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详细报道了焦作市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
文章说,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枯竭,生产力出现大量过剩。人们把这类城市称作“资源枯竭型城市”。及时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经济转型,是这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素有“煤城”之称的焦作,积极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该市通过果断实施战略转移,把发展经济的目光从地下转移到地上,走出了一条分步转轨的路子。我国有不少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类似的问题,焦作的经验可资借鉴。
成功转型的焦作榜样背后,是一次城市的革新自救,也是焦作脱离“煤城印象”的角色剥离,更是焦作人继续先行先试的成功探索。
绿色,开始真正成为“焦作底色”,焦作发展的眼光也从地下转到地上,从蕴藏着壮观峡谷与瀑布的云台山开始,焦作旅游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性转变,“焦作山水”成为河南旅游乃至中国旅游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竹林七贤”的山间吟唱,韩愈、李商隐的诗歌,司马懿得胜鼓威武雄壮,朱载堉“十二平均律”打开了音乐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焦作历史名人的“复活”中,这座古称“怀州”“山阳”,今叫“焦作”的城市,开始上演着一个又一个“天工之作”,也在成功转型的一次又一次探索中,打开了属于新时代的“先行之窗”。
先行示范风正劲 怀川发展谋新篇
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上,总有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蓝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科学制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全景图、任务书,对于开创河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具有重大意义。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表决通过《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审议通过《中共焦作市委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再次吹响改革冲锋奋进的时代号角。
如何先行?怎样示范?
如今的焦作,正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生态宜居示范城市、共同富裕示范城市。
如今的焦作,全市上下一条心、全局一盘棋,立足“一区五城”的内在联系,正以“一区”统领“五城”的高屋建瓴,通过建设“五城”,打造经济更发达、文化更繁荣、环境更优美、开放更高效、人民更幸福的先行区。
先行示范,就是焦作最大的发展,也是焦作最重的民生。
先行示范的践行,在“三十工程”如火如荼的推进中。
2月19日上午,全市2023年度重点工作总结暨“三十工程”动员大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
春寒料峭,抵不过焦作发展的热潮。
实施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民生项目——全面拉开“三十工程”的帷幕,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提速提质提效发展的“大舞台”,也启动了全体焦作人民围绕“三十工程”的“竞速跑”。
这是着力构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着力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现实需要,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应有之义,是着力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的关键之举,也是一次焦作“先行示范”的扎实践行。
这样的扎实践行,展现在焦作发展的方方面面,绽放着一座城市先行示范的发展之光——
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城市,绽放创新之光。
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上先行先试,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大力实施“345”创新行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产业链群能级提升,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探索焦作路径。
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绽放转型之光。
在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上先行先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焦作经验。
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绽放融合之光。
在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放大“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推动旅游强省建设中树立焦作典范。
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城市,绽放生态之光。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推动美丽河南建设上展现焦作担当。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城市,绽放民生之光。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持续巩固城乡发展相对均衡优势,围绕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中谱写焦作篇章。
光芒所至,民心所向。
在焦作先行示范的康庄大道上,百姓感受的,是火热的城市发展,是幸福未来的希望。
先行示范显担当 焦作未来更辉煌
先行示范,是市委、市政府提纲挈领的高瞻远瞩,更是焦作各级党委政府、各路精英人才和全体焦作人民的勠力同心,一力担当。
9月初,在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焦作宣布公开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281人。
栽下梧桐,有凤来仪。
焦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位置,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坚定依靠人才支撑强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3+13+N”重点产业链群建设,大力实施“345”创新行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焦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焦作英才计划”,不仅发布公开招聘公告,还积极与18名院士对接项目,新引进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数量居全省第三位,招才引智排名居全省前列。
顶尖人才,成为焦作示范先行的“智慧担当”,也是焦作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国庆前夕,位于焦作市的两家上市企业先后发布半年报。
龙佰集团营业收入实现137.92亿元,同比增长4.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1亿元,同比增长36.40%。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31.49亿元,同比增长13.56%;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增长35.69%。
在焦作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发展之路上,龙佰集团曾经只是山间的硫磺矿,风神轮胎也曾经一度陷入发展困境。
如今的两家企业,分别是焦作新材料、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正为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发挥领军力量,也挺起了先行示范中的“企业脊梁”。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焦作,随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链群协同升级,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已逐渐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新动能、新活力不断涌现,正在加快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攀“高”不止,从“新”出发。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成势处,焦作转型发展已然动力十足。
从数量到质量,从要素到创新,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焦作勇争先、谋出彩,力促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也带来了城市内核的“幸福质变”。
“幸福质变”洋溢在山水之间,浸润到百姓心田,展现着活力焦作先行示范最美的模样。
9月26日晚,“醉美金秋·相约焦作”云台山旅游节开幕式在云台山隆重举行。
开幕式上,武术表演《问鼎中原·武在云台》将云台山水的唯美秀丽与太极拳的刚柔并济相融合,为广大观众展现了焦作“一山一拳”的亮丽风采。
在这个如花似锦的国庆节,焦作以云台山旅游节为契机,充分释放文旅“一业兴、百业旺”的引领带动作用,按下城市经济发展“快进键”,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构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局面贡献焦作力量。
显然,焦作力量正是从先行的全方位探索中来,也是从示范的多元化实践中来。
旅游节上扑面而来的创新创意,何尝不是隐藏在每一位焦作人心中先行示范的担当。
先行焦作,其道大光。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的焦作,俯身耕耘为美好未来而拼,先行示范谋无限可能。
未来焦作,必定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