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01日
突出创新引领 厚植工业优势 加快产城融合 努力在现代化焦作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中站区:凝心聚力三区建设 六大行动争创“一流”
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落户中站。 宋崇飞 摄
中站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许来伟 摄
“三十工程”项目之一的中福钛锆产业园。许来伟 摄
为进一步扩大中站区“五彩中站·乐享生活”文旅品牌知名度,在进山处强化了全区旅游指示牌,使游客一目了然。 许来伟 摄
中站区周窑图书馆。许来伟 摄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一流的社会治理体系。宋崇飞 摄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宋崇飞 摄
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龙斌蓉 高丽娟
核心提示:
心有所向方能矢志以往,奋进不怠定能创造辉煌。
努力在现代化焦作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需要以美好的愿景凝聚人心,以精准的定位指引路径,以有力的抓手推动落实。把握中站在全省、全市大局中的位置,跳出中站看中站,着眼省市所需、中站所能,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
9月19日,中站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书记李亦博调研中站时讲话精神,强调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1346”发展战略,突出“六个坚持”、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争做示范。
新起点、新征程、新期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中站正饱蘸笔墨,描绘美好图景,蓄力扬帆远航。
凝共识 准确把握形势 明确目标定位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当前,中站站在新的历史交会点上,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号角已然吹响,如何锚定目标、继续前进?
刚刚召开的中站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了新的目标任务,那就是坚持“1346”发展战略,“1”是一个总体定位:突出创新引领,厚植工业优势,加快产城融合,努力在现代化焦作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3”是实现“三个目标”: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先行区、山城一体产城融合示范区;“4”是争创“四个一流”体系: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一流的营商环境体系,一流的社会治理体系;“6”是“六大行动”:工业转型升级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文旅融合提质行动、社会民生促进行动、安全法治提升行动。
——“一个总体定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的使命责任。“突出创新引领”是推动中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必须坚持不懈地提升创新能力,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厚植工业优势”是推动中站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突出工业强区导向,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站样本。“加快产城融合”是推动中站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在现代化焦作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三个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的战略取向。要加速打造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加快扩大产能能级,优化企业结构,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中站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要全面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先行区,不断运用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努力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要深度打造山城一体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区域协调,做好城市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产业发达、生态良好、青春活力、平安和谐的幸福之城。
——“四个一流”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的蓝图愿景。要坚持传统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未来产业育链、优势产业强链、短板产业补链“五链”驱动,加快构建一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135”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加快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要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加快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体系。要坚持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突破,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加快构建一流的社会治理体系。
——“六大行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的有效路径。要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引领、深化改革攻坚、文旅融合提质、社会民生促进、安全法治提升“六大行动”为抓手,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各项工作在克难奋进中取得新突破。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决定方向。中站区将深刻理解“1346”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和丰富内涵,强化战略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排定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坚持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把现实优势、潜在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胜势、领先位势。
强部署 突出重点关键 实现聚力突破
目标已经明确,重任只争朝夕。
做好当前工作,中站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围绕“四个聚焦”,突出“六个坚持”、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争做示范。
坚持工业强区
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
坚定不移把“工业强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持续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快构建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
培优育强市场主体。强化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争鸣,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做实包联企业纾困帮扶,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爬坡过坎,加快推动规上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帮助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快速壮大、站稳市场,深入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形成工业企业发展“凸字形”布局、“雁阵式”发展格局。
壮大提升产业集群。以“一都一谷六链群”为抓手,加快培育壮大“2+6+N”重点产业链群,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延链固链,深挖龙佰集团、多氟多等“链主”企业带动优势,实现上下游配套延伸、全链条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化工向现代化工转变,推动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集成总成转变,推动传统建筑建材产业向绿色高效转变。加快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围绕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钪钒和钛锆新材料战略金属等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上持续发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团成“链”、集势成“群”。加快未来产业育链成链。瞄准氢能、储能、硼同位素等前沿新能源领域,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突出建强园区平台。锚定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任务,强化配套服务业支撑赋能,着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加快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动资源要素集聚,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把经开区打造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主窗口。
坚持创新立区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大力实施“135”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全市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先行区。
培育高层次创新主体。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坚持提质扩量,落实惠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培育机制,推动在孵企业及团队快速增长。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突出战略新材料研究重点,推广多氟多与清华大学共建氟基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经验,探索“飞地研发”,持续提升43个省级创新平台运营能力,加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加快完善科技平台创新体系建设。
催生高质量创新成果。常态化开展院校地合作,全链条打造转化体系,全方位开展科技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更多高水平院校地合作科技成果在中站转化应用。
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认真落实“千博万硕聚怀川”引才计划和“焦作英才计划”,大力实施“双招双引”行动,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发挥多氟多新材料、龙佰集团两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作用,积极探索与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建立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制度,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优化人才服务强保障,吸引集聚一批战略性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打造具有中站特色的人才聚集新高地。
坚持开放活区
大力实施深化改革攻坚行动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一次办”“帮代办”“接诉办”“异地办”等工作,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力实施政法护航经济健康发展行动,持续完善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升级“一站式”外贸服务体系,支持鼓励经开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合作,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合作模式,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自由便利开放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统筹招商改革,推进机构改革,落实财税改革,提高工作运行效率,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引进一批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激发城市活力。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创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焦作联动创新区经开片区,探索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纵深推进“一转带三化”,统筹发展仓储经济、展厅经济、演出经济,改造升级中云电商小镇,发布青年创新创业机会清单,提速发展枢纽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引金入区”,打造青春活力、宜居宜业、幸福康养新高地。
坚持文旅福区
大力实施文旅融合提质行动
坚持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持续释放文旅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不断叫响“五彩中站·乐享生活”文旅品牌,全力打造山城一体产城融合示范区。
加强规划设计。加快构建“一环四区五彩”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科学编制规划北部山区民宿集群康养区、浅山山城一体景城融合休闲区、中部工业花园式旅游体验区、南部现代农业观光区四大文旅片区,高标准设计“五色游”精品线路,全力打造山城一体、主客共享的高品质文旅融合新空间。
丰富业态场景。坚持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围绕“五彩中站”核心内涵,持续拓展中站红色文化和英雄人物内涵,开发更多自然教育、生态露营、森林漫步等新产品,优化完善南太行国家级健身步道、窄门峡谷步道,充分发掘府城遗址、许园等国保单位文化价值,有效开发利用北朱村明清古建筑群、栗井村石居民房和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探索“非遗+”发展路径,持续拓展丰富“五色游”消费场景,力争打造一批现象级旅游产品,让“红色研学游”更有深度,让“绿色生态游”更有精度,让“蓝色体育游”更有广度,让“古色民居游”更有温度,让“特色非遗游”更有厚度。
优化要素保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吃”要素,提质“住”要素,畅通“行”要素,拓展“游”要素,创新“购”要素,激活“娱”要素,持续打响中站美宿品牌,更新升级研学游产品,积极引进发展首店经济、夜游经济,继续办好“山谷里的聚会”系列沉浸式旅游活动,培育低空飞行、潮玩时尚等场景化体验产品,开启“宠客”模式,组织实施“开心游中站”行动,努力让每一位游客宾至如归、如沐春风。
坚持民生富区
大力实施社会民生促进行动
坚持将人民至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始终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支持造店村年出栏30万只肉羊繁育加工产业,加快建设肉羊交易市场,持续发展“云田云菜”等有机蔬菜、特色林果和中草药种植,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乡风文明提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绿色协调发展。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提标治理、无组织排放治理、大气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及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持续推动“绿满中站”建设,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城乡面貌更加美丽。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谋划“一轴三线”建设,加快启动中南路改扩建工程,提速推进经三路建设,加快推进和祥小区3号、4号地块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排水管网修复、智慧停车场建设等工程,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出行条件,持续改善居住环境,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安全水平,让城市功能更完善、群众生活更宜居。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组织实施“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努力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持续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健全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充分稳定就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促进全民卫生健康,加强精准高效保障,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
坚持依法治区大力实施安全法治提升行动
坚持将法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水平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流的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入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
坚持依法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三零”创建,完善矛盾纠纷党政联调联处大闭环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以法治护民利、解民忧、保民安。
坚持依法除险。严格落实风险危机管控制度,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查风险除隐患行动,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扬帆再起航,奋斗正当时!
中站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聚焦发展目标,紧盯改革任务,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担当作为、克难攻坚,为焦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贡献更多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