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01日
凝聚奋进力量 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主旋律
——市总工会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掠影
第六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暨焦煤集团2024年职工技能竞赛井下探放水决赛开幕。 本报记者 李新和 摄
本报记者 李新和
贴心人、娘家人、知心人,这是对工会组织的温馨称谓,是一份褒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年以来,市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省总工会十六大精神,严格落实省总工会实施的“五大行动”和突出办好的“十件实事”,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在服务大局促发展中,彰显工会组织的新作为,用心用情为职工打造出了“幸福港湾”。
深化思想政治引领
增强职工“凝聚力”
4月10日,市总工会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2024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对机关全体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年初以来,市总工会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全市“三十工程”重点工作、市总工会2024年度工作安排,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加强模范机关创建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五心’服务筑先锋”党建工作品牌,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等工作,为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市总工会持续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第一议题跟进学习、青年研习组重点学、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带动各党支部、全体党员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中,市总工会党组制订了《市总工会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举办了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和专题研讨,并开展了“青年干部讲党纪”活动,为年老党员上门送学,开展党支部汇报交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同时,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开展集中视频学习,并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育;组织党员参加河南党员教育“云课堂”党员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网络培训班;组织党员干部赴浙江大学参加工会改革创新发展研修班,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业务和理论素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提升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基层、进车间、进班组,切实走进广大职工心中,市总工会、各县(市、区)总工会领导带头、邀请专家教授等,通过视频、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已开展宣讲40余场次,真正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发挥劳模引领作用
提升工作“内动力”
近年来,我市广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帮困解难、维权服务等方面倾情倾力、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广大劳动群众在各级劳模先进的影响示范感召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共同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4月17日,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宣讲团到黄河交通学院举行首场劳模先进事迹宣讲,全国劳动模范、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数控技术工人梁兵,市劳动模范、中原工匠、武陟县第二河务局主任科员张军进行了宣讲。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我市广大劳模紧紧围绕市总工会“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以来,市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劳模在校园、在乡村、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义诊、健康巡讲、公益授课等送医、送教、扶智活动,并免费为村民捐赠药品和医疗防疫物资,用一腔真情热情谱写爱民曲。
2023年以来,在夏粮麦收关键时节,我市1409名劳模先进、94个五一劳动奖状等先进集体投入夏粮抢收工作,投入收割机、烘干机、播种机、叉车、运输车等服务车辆播种机等600余台,投入资金159.6万元,彰显了劳模先进在关键时刻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1780余名劳模先进、243家先进集体投入到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中来,各级工会打造乡村振兴劳模出彩示范基地94个,累计投入、带动社会资金1.3亿元,惠及1829个村、270万人口,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书写了高质量的“劳模答卷”。
倾情服务办好实事
汇聚幸福“正能量”
“自从前年加入工会,送温暖、免费体检、出去旅游,我们参加了好多活动。感觉工会就像大家庭一样,有家人关心、照顾着我们,感觉更有依靠了。”7月18日,焦作网约车司机抄晓东在市总工会送清凉现场说。
从2021年起,市总工会连续4年将新业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纳入工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当年工会系统五大行动、十件实事,制订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对于新业态建会入会工作实行项目制管理,每年投入专项资金60余万元,对新建立的工会组织启动工作、开展活动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实现市、县两级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全覆盖,共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250家,发展新业态工会会员3.4万人。今年年初以来,新建新业态工会组织62家,发展新业态工会会员10923人。同时,市总工会创新提出“点、线、面”齐抓工作思路,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立体矩阵”。
为提升新业态劳动者素质增本领,市总工会连续三年举办新业态劳动者技能大赛,组织开展全市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快递分拣、家政服务员等多个工种的技能竞赛,带动1.2万余名新业态劳动者的岗位练兵、提升技能,30人荣获焦作市技术标兵称号。
针对户外劳动者的所思所盼,市总工会以爱心驿站、职工书屋、职工之家创建为载体,紧扣新业态劳动者、一线职工工作休息、学习提升等需求,为他们提供骑行充电、车辆维修、护具配备等生产性保障,以及饮水、如厕、取暖等生活性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300多个。
近年来,市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五大行动”“十件实事”安排部署,持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工业园区等推进并规范提升爱心母婴室建设。同时,不断把婚恋服务作为倾情关爱职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重要工作,从2015年开始,创新举办“缘起工会 为爱相约”单身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为方便广大职工绿色出行,市总工会还持续开展了“四角钱出行”活动。
推动产改工作发展
书写产改“新答卷”
9月25日,我市在焦煤集团赵固二矿举行第六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暨焦煤集团2024年职工技能竞赛井下探放水决赛开幕式。本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涵盖我市19个行业(系统)单位,67个工种(项目),其中一类竞赛19个工种(项目)、二类竞赛48个工种(项目)。这是我市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焦作高质量发展全局。产改工作自启动以来,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聚焦改革、合力推进,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市直10家牵头单位20家参与单位同下一盘棋,齐抓共管,共推产改,全市推进产改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释放。我市先后出台完善涉及技能人才评价、现代职业教育、技术工人工资分配、表彰奖励等方面的100多项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建设,连续六年举办焦作市职工技术运动会,开展技能竞赛390余个工种,选树焦作工匠61名、中原大工匠11名,累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6.33万人,培养全市技能人才79.17万人,45项重大职工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并推广运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余亿元。
同时,市委还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列为年度督查计划,对各县(市、区)和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倒逼责任落实。市委组织部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小微企业职工中发展党员,加强互联网企业、快递物流行业等新业态党建工作。2023年新发展产业工人党员365人,较2022年增加65人,增幅17.8%。市委宣传部开展以“焦作楷模”为代表的各类高质量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市总工会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市教育局将技术技能教育与劳动课、思政课深度融合,邀请企业工匠、劳动模范36人次走进校园,开展企业文化宣讲、典型事迹报告、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讲座等活动;市委网信办将“中国梦 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纳入2023年全市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会议设置方案;焦煤集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制作了《影像·百年焦煤》系列纪录片,编印了《劳模风采—焦煤集团劳模典型先进事迹》等系列丛书。市人社局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训新型学徒1966人,完成年度任务327.6%;市财政局加大对职业培训补贴力度,2023年全市安排各职业教育学校生均拨款3.16亿元,职业培训补贴3390.8万元。
在深入开展产业工人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中,市总工会开展了“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入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各类劳动竞赛的职工达60余万人次。扎实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试点工作,成立焦作市创新工作室联盟,全市280余家创新工作室加入联盟,创新工作室主要成员达6500余人,培养产生各类工匠人才12000余名,带动全市30余万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直接经济效益达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