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01日
博爱“太行竹林水乡”向“新”出圈搏出新精彩
全市“三十工程”——沿太行高速博爱段建设热火朝天。
百亿级铝基新材料产业园河南亿水源集团。
全省颇具特色的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竹泉游”。
博爱高铁新城焦作西站。
山东港口豫北内陆港项目,博爱进入“公铁海”联运时代。
博爱竹海——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历史最久的人工培育竹林。
新开源股份有限公司PVP和欧瑞姿两个产品产能全球第一。
正在谋划实施的丹河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提升,群众更加宜居宜业(寨豁乡探花庄村)。
国家级“非遗”月山寺八极拳。
全市“三十工程”——丹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促进了博爱怀姜丰产丰收。
国家AAAAA级景区青天河。 郑海斌 摄
大美博爱。 郑海斌 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博爱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核心提示
晒晒成绩单,博爱格外亮眼:该县连续两年在全市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中排名全市第一!2023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规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吸收外资及进出口总额均位居全市第一!2024年上半年,博爱GDP增长迅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位居全市第一!
多个“第一”的背后,彰显的是“博爱创新”“博爱速度”“博爱担当”。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博爱一切向“新”发展,不断“破壁出圈”,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中争先出彩,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节奏感。
博爱,素有“太行竹林水乡”美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文化品牌,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能否“破璧出圈”,打造一个“新”博爱?答案是肯定的。
博爱,一切向“新”,逐梦而来,创造着新辉煌。
博爱县委书记金贵斌说:“博爱将高质量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工业扩量、农业提质、文旅增效,对标全市‘一区五城’发展新格局,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消费供给侧高质量发展、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融入全市大局、展现博爱担当,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中争先出彩。”
工业如何扩量?
创新引领保持“强”的劲头
博爱工业如何扩量?坚持科创为先,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聚焦“4+7”产业链群建设,把企业创新与培育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强力推进“2345”工程建设。
今年2月,博爱对标全市“三十工程”,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2345”工程,即推进政府机构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设立化工园区2项改革,构建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食品加工3个产业链群,推进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招商引资40个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水、电、气、热、港”5个生产要素。该工程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爱优势,坚持尽最大努力补齐短板,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实现博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2345”工程建设的引领下,博爱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新开源公司实现年产2万吨NVP关键技术创新,PVP、欧瑞姿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深化与西安交大等院校合作,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创新服务保障,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为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强力推进“2345”工程建设过程中,博爱确保项目储备数量动态保持在200个以上,项目转化率达到50%以上;狠抓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要素招商、资本招商,创新探索“基金+飞地”招商,发挥本地竹林、水、绿电及区位优势等资源禀赋,招引优质项目落地,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一系列操作,助推博爱工业始终保持强劲态势——
今年上半年,博爱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6.8%、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全市第一;社消零增速7%、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14.6%,全市第一;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速16.9%、全市第二;进出口完成5.77亿元,增速19%,全市第一!
一年来,博爱工业高质量发展脚步越走越坚实。该县规上工业企业从113家增加到123家,全县工业增值税增幅全市第一;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3年的5.8%提升到7.1%,充分反映博爱经济增长更实、质量更优。
博爱主导产业轮胎、健康美食、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7.8%,上缴税金占全县税收的62%。尤其是博爱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增加值由2023年的43%提升到现在的66.8%,综合考核评价在全省114家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中排名第29名,同比前进30个位次。
农业如何提质?
优化品牌提“质”增效
博爱,不仅是全国有名的“吨粮县”,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博爱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博爱怀姜是全国有名的土特产,博爱孝敬镇拥有“中国蔬菜之乡”称号,是豫西北、晋东南地区主要的蔬菜供应地。
让博爱农业提质增效,是该县乡村振兴工程的关键。为此,博爱勾勒了一幅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博爱始终坚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生态文明共融发展,扎实开展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提升工程,计划到2026年年底使“和美引领村”“美丽示范村”达85%以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聚焦蔬菜产业向育苗产业转型,全力补齐“育、产、销”蔬菜产业链条,预计2026年达2亿株以上;做强农业产品品牌,推动怀姜制品从区域性品牌走向大湾区,进入东南亚,形成最具博爱特色的大健康品牌,强化“农业+电商”平台建设,打造具有本县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今年年初以来,博爱积极推动传统蔬菜种植向育苗产业转型,年育苗能力可达9000万株,比2023年增加2000万株,全市第一!博爱蔬菜育苗占全市总育苗能力的72%,年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以上,带动了1500多户群众就业,平均每亩收益5万元,是蔬菜种植的3倍。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博爱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创新“2345”乡村建设创建模式,并在全省推广,打造了钟庄、下期城、南道等27个示范村,使博爱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
文旅如何增效?
抓住优势强塑品牌
丹河水清澈见底,环绕博爱,滋养了茂盛的竹林。博爱竹林,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因而,博爱素有“太行竹林水乡”的美誉。
如何让博爱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呢?
今年5月21日,博爱县城市LOGO正式对外发布,青山、绿水、翠竹,三者符号叠加,尽展“太行山竹林水乡”的特色之美。这是我市县(市、区)首个城市形象LOGO,也是博爱强塑城市形象品牌的创新之举,更是该县加强文旅产业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全域文旅的一项重要举措。
围绕“太行竹林水乡”品牌建设,博爱加快推进竹林七贤生态文化园、西张赶竹泉游二期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1+6+N”文旅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全县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发挥龙头景区拉动作用,谋划青天河景区泼水狂欢节等亲水优势产品,持续培育“红叶节、红色游、研学游”等旅游品牌;完善旅游要素配置,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多种旅游要素配置,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集群,推动丹河峡谷、北部山区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2024年,博爱将推进10个文旅项目,总投资约22.6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个、谋划项目6个。
8月10日,作为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文旅融合项目的“重头戏”,西张赶村竹泉游项目盛装亮相,其是全省唯一的天然流动泉水游泳场。
此外,投资3亿元的竹林七贤生态文化园项目、国家AAAAA青天河景区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续建)、博爱县文化活动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一批批规划项目已在路上:拥有800亩竹林的竹浪岛项目,将重现“太行竹林水乡”盛景;泗沟村竹林露营基地项目,将被打造成“轻产品+竹主题+强运动”的竹文化综合体;老县委、县政府大院将被打造成集特色餐饮、小剧场、非遗项目、文创产品于一体的沉浸式特色美食文化街区;以精品民宿开发、发展农业研学、中草药种植康养融合等为主题的寨豁乡文旅综合开发项目落地在望;正在规划设计的丹河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将为文旅市场提供“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大家欣喜地看到:一幅“太行竹林水乡”图正在博爱徐徐展开!
博爱为何“能”?
工业扩量、农业提质、文旅增效,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博爱走得坚定,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开花。
博爱为何“能”?
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博爱创新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为博爱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坚持创新思维是破解工作困境的根本动力。当前,该县处于由资源导向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型的重要阶段,创新使这里找到了破局发展的突破口。比如:该县亿水源公司面临原料困境,通过创新,该公司利用铝灰替代铝矾土,实现长久发展;金鑫恒拓面对钢铁市场不景气,从单纯卖产品向提供全套服务转变,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针对下秦河沿线11个村的排污问题,该县将环境治理问题转化为优质文旅项目,这些都是创新驱动的结果。
突出龙头企业服务是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抓手。聚焦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博爱积极服务该县新开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后,还帮助企业申请3000万元退税款,支持企业发展;通过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该县服务天基轮胎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其年产值不断突破,并带动了1300人就业。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博爱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要素优势,用活竹林和泉水特色资源,打造了泗沟、前莎庄等18个示范村,谋划了西张赶村“竹泉游”项目,成为文旅市场爆款产品。
越走越有信心,越走路子越宽!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博爱不断开拓新路径,越闯越勇,越拼越精彩,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中争先出彩,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