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01日
拼搏竞进 勇争一流
山阳区
奋力开创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南水北调穿城而过。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都市工业蓬勃发展。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汉河电缆搬迁改造项目。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城市商业中心。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焦煤集团数字指挥中心。本报记者 原文钊 摄
卢亮沟户外智能共享出发营。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因城建区的山阳区,作为焦作市的中心城区,市龙源湖公园、市太极体育中心、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地标性区域,充分展示着焦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无尽魅力与无穷生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多重挑战,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山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聚焦“三新”建设,团结带领全区上下拼搏竞进、勇争一流,为推动山阳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态势更加稳固
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下行压力,山阳区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分析研判,科学精准施策,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1亿元、位居五城区第一,同比增长3.4%;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位居全市第三;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连续四个月保持五城区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351元、居全市第二,同比增长4.6%、位居全市第三、五城区第一;
进出口完成19.53亿元,同比增长1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9亿元、占全年预算数的51.12%,其中主体税种完成4.1亿元,绝对数和占比均居全市第一,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发展保障更加坚实
山阳区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荷马金桥项目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从对接洽谈到投产运营;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市级实验室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全面落实“焦作英才计划”等相关政策,引导优秀人才和优质企业“双向奔赴”,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千方百计做好资金保障,今年以来共开展8场政金企对接会,累计为辖区170余家企业融资超54亿元;
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深化“六查一打N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整改问题2000余条,全区安全形势整体稳定。
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山阳区始终树牢“项目为王”发展理念,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引育并存,一手抓项目招引,一手抓现有企业培育。
综合运用大员招商、驻地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机构招商等方式,今年以来共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260.52亿元。其中,锂清新能源项目成为我市在2024全球豫商大会上唯一上台签约项目,项目招引成效显著。
强力开展工业经济提质增量三年行动,实现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的良好态势。依托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引进电缆、机械制造、环保装备等关联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良好的电子企业基础,重点招引光电基板、智能终端、数字应用平台等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以焦作市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瞄准制氢、储运、应用、集成检测等,打造新能源产业园;依托新能源企业,持续引进新能源电池、储能电源材料关联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依托焦煤集团、万方集团等企业,利用腾挪出的工业用地,引进总部企业,打造总部经济产业园。目前,山阳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2家中,百亿级以上企业2家,五十亿级以上企业2家,十亿级以上企业3家。今年1月至7月,风神轮胎贡献税收同比增长58.4%;焦煤集团贡献税收同比增长63.4%。
坚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焦作汉河电缆有限公司、河南科瑞斯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16家重点企业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协议,健全完善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四个体系。目前,山阳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1家,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
特别是36个市区“三十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3%、110%,全区经济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更加强劲、好的势头更加凸显。
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山阳区按照市委“有形工作抓项目、无形工作抓载体”的要求,持续推进“拼搏竞进、勇争一流”行动,聚焦高质量党建、高质量发展、“1+10+N”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化解、省市对区各项考核等重点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形成了158项调研课题、获得了141项市级以上荣誉。
山阳区将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按照“南建北改”的总体思路,确定中原路山阳故城、南水北调绿化带沿线、北部老城区三大城市更新片区,累计纳入全省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项目23个,总投资73亿元,已完成投资44亿元。在去年对259个老旧小区燃气管网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又积极争取市级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对辖区18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和平街贯通工程顺利实施。和平街东延项目征迁工作是该区首次在已建成高品质楼盘对征收房屋进行产权调换安置,实现了群众、企业、政府三方共赢。同时,该区将和平街东延项目与城市更新、环境整治等一体谋划,同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瓮涧河治理和雨污管网、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开发利用周边225多亩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打开新空间。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建成通车。
水电气暖、雨污管道等要素,和居民生活幸福息息相关。山阳区争取资金3247万元,实施13条城市道路雨水管网提升改造,被列为焦作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争取4000余万元资金,开展了燃气管道等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庭院地埋管道改造4万米、户内外立管改造7.6万米。在老旧小区集中供暖工程中,新铺设供热管网11.4公里,新增、改造供暖小区51个,惠及5500余户群众,新增供暖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五星”支部创建和“双百双争”为抓手,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深化运用“党群360工作法”,探索完善“三微治理”“区域化党建”等机制体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叫响山阳基层治理品牌。以“微网格”贴近群众,以“微阵地”聚合群众,以“微服务”赢得群众,全面推行“微治理”新模式,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打造邻里便民“生活圈”,搭建“社区邻里节”等民生服务平台,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
在2023年公布的《河南省城市治理指数报告》中,山阳区在全省157个县区中取得县域城市治理第9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坚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组织调动各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全市影响最大、遗留问题最多的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已实质性复工,一大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