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01日

树牢先行理念 强化先试担当 鼓足先破勇气

山阳区在焦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中奋勇争先

都市工业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南水北调文旅小镇。 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恩州驿古街。 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城区品质日益提升。 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科学制定全省改革任务举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特别是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一区五城”发展定位,为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具体路径。

山阳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将始终牢记市委“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努力在“一区五城”中树牢先行理念、强化先试担当、鼓足先破勇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中奋勇争先。

·树牢先行理念·

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版块,在打造“一区五城”中奋勇争先,是山阳区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全区上下将进一步强化引领示范和争先领先意识,瞄准本方阵中的领军者,敢于探索先行、大胆实践,从思想到工作、从思路到措施,都要树立起全新标杆,共同比学赶超、竞相发展,以一域添彩带动全局领先,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争先进位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先试担当·

“一区五城”是市委着眼于焦作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区上下将以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引,结合区委“三新”建设发展思路,自觉把山阳区的工作放到“一区五城”的大局中思考谋划,把发展的思路厘清、路径找准、措施定实、责任压紧,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励带动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勇于尝试,着力打基础利长远、提质量增效益、顺民意惠民生、防风险守底线,努力推动山阳区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构中干在实处。、

·鼓足先破勇气·

所谓改革,就是创新、就是突破。在“一区五城”中,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勇闯“无人区”、探索“新航线”,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拼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志之所向、无坚不摧”的干劲,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上实干巧干、率先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促进各项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竞相出彩。

抢抓政策机遇

推动改革发展任务

高标准落实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紧盯支持试点先行的改革任务,细化实化具体措施办法,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措施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在山阳区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深化运用市委抓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评价方式”,强化全过程闭环管理,以“典型引路”为抓手,统筹推进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安全稳定、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工作,努力以重点任务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立足中心城区定位,充实完善梯次培育计划,培优做强创新创业主体,积极为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创新奖励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深化院(校)地科技合作,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市级实验室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坚定不移落实好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扎实推进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35条措施,确保各项政策红利惠及企业。以“1+9”园区建设为载体,探索用好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加快构建具有山阳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三个一批”“三十工程”重点项目为牵引,聚焦强基础、补短板重大工程,力争更多资金支持、要素保障,切实把计划实施的项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投资,转变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聚焦强链壮群

推动新型工业化

向更高水平迈进

“有中生优”提升传统工业。以“一转带三化”为抓手,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引导焦煤集团、风神轮胎等企业向高端化发展,确保顺利完成20个“三化改造”项目。抢抓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等政策机遇,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向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持续改善工业用能结构,引导推动水泥建材等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小中生大”培育潜力企业。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1224”工业骨干企业倍增和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为抓手,持续开展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行动,逐步形成一批经济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的优质企业群体。

“双招双引”赋能新兴产业。围绕市“3+13+N”重点产业链群,聚焦电子信息、医疗健康、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入驻落户。持续完善产业链培育机制,发挥山阳工研院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前瞻性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发挥头部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更多本土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

“换道超车”抢滩未来产业。坚持把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引导辖区头部企业前瞻谋划,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机制,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进5G规模化应用,着力提升数字产业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新型城镇化

向更高质量迈进

坚持高起点谋划。将城市规划放在“一区五城”的发展大局中,着眼于历史文化传承、城市配套更新、遗留问题化解,凝聚各方资源力量谋划定位、明确方向。在推动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复工的基础上,同步谋划东方红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积极推动昔日“城市伤疤”向“未来地标”转变。

坚持高标准建设。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把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批特色街区、美丽街巷,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和居民生活品质。

坚持高水平治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深入开展“六查一打N整治”,深化校园安全“六个一”行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问题隐患排查整治。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六防六促”“三零”创建为抓手,发挥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作用,着力解决城市建设、问题楼盘、征迁安置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多措并举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做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城市的排头兵。

坚持高质量服务。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更有品质。牢固树立“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和借力发展的意识,千方百计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强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完善“小房子”+“健康直通车”模式,构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中医药人才建设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和中小学数字校园提升工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叠加再生。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努力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人才融合。

着力扩大内需

推动新兴服务业

向更高层次迈进

推动传统商贸业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积极推动丹尼斯、新山阳商城等商圈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消费商圈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提升山阳潮街等街区引领作用,大力引进首店经济、发展夜间经济,吸引优质消费资源集聚。聚焦汽车、家电、家装厨卫三大重点领域,认真落实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六大行动”,促进重要消费品领域潜力释放。

推动楼宇经济在提升改造中焕发新活力。全力推进“1+9”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楼宇经济+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特色商贸”的“1+3+N”产业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发展楼宇经济,以楼聚产、筑巢引凤,整合优化各类产业空间,支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出台实施扶持奖励办法,吸引细分领域产业项目快速集聚,激发楼宇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把写字楼“种”成“高产田”。

推动新兴服务业在特色集聚中激活新引擎。突出二三产业融合互促,聚焦制造业发展基础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方面,大力招引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创新主体,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方面,支持三利达、汉河电缆等重点工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推进与荷马金桥、品客网络合作打造的互联网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等,构建“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产业生态圈。运输服务方面,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整合零散运力资源,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方面,持续加大“引金入区”力度,巩固深化“红色金融e店”成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推动文旅新业态在深度融合中塑造新优势。深挖山阳厚重历史文化及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一山一城一镇一街一园一中心一商超”的“七个一”文旅品牌。系统谋划山阳故城保护开发项目,加快推进黄龙山体育公园项目,打造城市近郊旅游新热点、新场景。依托太极体育中心、南水北调第一楼、恩州驿古街等现有资源谋划促消费活动,促进文旅“流量”变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