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21日
王春艳:心系群众 履职为民
本报记者 詹长松
她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她不忘初心,情系群众,将满腔热情倾注到社区工作中;她事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处处以大局为重,扑下身子,真正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难点问题。她就是解放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焦南街道朝阳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春艳。
人大代表是政府和选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朝阳路社区位于老城区,学校多、商户多,人员流动频繁。王春艳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呼声,注重收集意见和建议,在解放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建议,推进了“学校各年级错峰放学时间、引导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的治理措施落实。
为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王春艳积极探索推广楼院自治制度,将辖区30个楼院分为企业改制型、单位型、地缘型等,在社区的组织下,居民群众广泛参与,除物业型小区外,老旧小区全部成立党群议事会,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议事会成员达120余人,成为朝阳路社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坚强队伍。老旧小区全部实行自治金管理,自治金收支情况每年公示两次,自觉接受居民和楼院监委会的监督。2023年,朝阳路社区自治金管理制度作为典型在全市分享经验。同时,她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楼院建设和治理,推进老旧楼院物业化或半物业化管理,促进了老旧楼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只有你把群众的事装在心里,群众才能跟你的心贴得更近。”这是王春艳当社区党委书记后最深的体会。在朝阳路社区,很多人都知道王春艳的电话号码。不管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还是居民的电动自行车电瓶丢了、楼院的灯不亮了、下水管不通了,就连居民家孩子找对象,都会找王春艳。她总是不厌其烦,尤其在化解矛盾上做了大量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2018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春艳调解室”成立,如今也已成了辖区响当当的名片。
用心聆听找病根、换位思考下处方、对症下药祛顽疾……王春艳总结了一套“把脉问诊式”矛盾化解法。调解室秉承“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目前,“春艳调解室”调解员已壮大到24名,包括公安、法官、检察官、律师等7名专业人员,以及医院、学校的11名心理咨询师,服务范围覆盖焦南街道所辖各社区。“把脉问诊式”家事婚恋纠纷化解法,荣获2023年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作为人大代表,王春艳当好辖区群众的“代言人”,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努力解决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了人大工作与社区发展的紧密融合。作为人大代表,王春艳依托“春艳调解室”,为群众沟通化解多起矛盾纠纷,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发挥了人大力量。今年7月,她又成为解放区第一批成立人大代表个人工作室的代表,利用新的接待选民窗口,排查辖区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