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30日
持续推进体教融合 助力青少年成长
本报记者 孙 军
培养了陈中、贺璐敏、王朔、娄佳惠、陈佳敏等一大批国字号运动员;刘晓蒙、张莎莎、王嘉欣等高水平运动员考入清华、北大;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青少年运动员取得了84金83银117铜位居全省第三的好成绩……我市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成果丰硕,20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创新实施学校体育训练机制,因地制宜开展青少年赛事活动,持续开展好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赛事引领,促进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今年,我市成功举办焦作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各项赛事活动。本届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共设10个大项191个小项,设金牌251枚,共有3249名运动员参与角逐。
“无赛事不体育”。今年,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2024年焦作市排球比赛、焦作市亲子运动会、焦作市无人机选拔赛等赛事活动,涉及排球、体操、手球、无人机等项目,有46所幼儿园、20所小学、8所初中的1400余人参赛。
探索具有焦作特色的体教融合模式,出台《焦作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构建课余训练体系、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优化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络、深化体校改革、规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发挥传校示范作用。在130所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开展篮球项目的学校有50余所,建立固定训练点20余个。目前,各传校篮球业余训练规模为1000余人,形成了梯队层次科学的后备人才基础。
搭建赛事平台。每年举办焦作市篮球文化节,年龄覆盖幼儿到老年,包含各行各业人员,营造浓厚的篮球文化氛围。每年举办焦作市传校运动会、焦作市学生篮球比赛、焦作市游泳比赛等市级赛事,参加赛事运动员从幼儿到高中生,扩大了选才范围,提高了选才质量。
建立共建模式。根据“选星计划”要求,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结合,积极开展全域性摸排工作,招募800余名运动员参加测试,筛选出符合“大个子”“大心脏”“飞人”等标准的运动员40余名。
其中,游泳项目与焦作市解放东路第一小学、东环小学、学生路小学建立共建模式,定期进行选才;与体育幼儿园建立合作模式,在幼儿园开设游泳课,通过普及游泳知识和讲授运动技巧,激发幼儿的游泳兴趣;与市内各游泳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新老区结合、体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业余训练网络。市业余篮校与山阳区教育局联合开展“篮球进校园”活动……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推进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长足发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