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04日
“河南焦作”为何响彻《志愿军:存亡之战》?
①
②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志愿军:存亡之战》仍在全国热映,壮烈的画面将无数观众带回70余年前保家卫国的血色疆场。
影片中,志愿军第63军约2.5万名战士面对多出1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没有飞机、大炮及兵员补给的情况下,在铁原与敌人激战12个昼夜,壮举扭转战争局面。雨中,战士们高喊各自家乡的名字。“河南焦作”!声音震裂影院,让无数焦作观众为之动容。
“河南焦作”为何响彻《志愿军:存亡之战》?一部电影让焦作人重温了一段红色历史。
近日,记者重访“太行劳动人民的第三个儿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以下简称“九纵”)诞生地——焦作市高新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在这里找到了原因。
现场,我市军史专家吉怀儒告诉记者:“焦作籍志愿军多数是从这里出发,并由大西南剿匪战场集结东北,赶赴抗美援朝战场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来自焦作的志愿军战士有很多,他们有的参加了铁原阻击战,有的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涌现出一大批英烈。”
深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卜昌村的明清古宅更显沧桑厚重,其村北高地便是当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时的誓师地,村民在这里建起了纪念碑亭。
1947年8月15日,惊雷滚滚,暴雨如注。
2万余名来自四面八方的战士正在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暴雨中,刚刚被任命为九纵政治部主任的谷景生郑重宣布:太行劳动人民的第三个儿子——九纵正式成立了!
太行第四专区公署专员杜毓沄代表太行行署600万人民向九纵献旗,上绣: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九纵司令员秦基伟代表全体指战员受旗并讲话。
为什么成立九纵?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并于8月末胜利到达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此时,中央军委决定,以陈赓、谢富治所率四纵为骨干,组织陈谢集团8万余人渡河南征,策应刘邓。于是,九纵应运而生。因之前太行军区已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和第六纵队,所以九纵就被称为“太行劳动人民的第三个儿子”。
为什么选择寨卜昌?
1947年7月,博爱(寨卜昌村原属博爱管辖)第二次解放,寨卜昌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群众基础好,相对富裕,可以为子弟兵提供粮食和良好的居住环境,且这里也是南下渡河的交通要道。
九纵成立后,其与四纵组成作战集团,对外称“陈谢集团”。1947年8月17日,九纵先后沿沁阳、济源、王屋、邵原一线向黄河北岸渡河点开进。同年8月23日,顺利渡河。同时,随军南下的还有博爱、沁阳、温县、武陟等太行区所属县的地方干部和支前民工1万余人。
其中,太行四分区第43团(老二团)、45团,以及由太行独立2旅改编为9纵26旅的76团、77团,四分区的46团和47团合编为9纵27旅79团,随军渡河南征。这些部队长期活跃在焦作地区,曾作为主力参与解放焦作、沁阳、博爱、武陟、修武的战斗。战斗中,焦作革命群众踊跃报名参军。
据寨卜昌村民王尚友说,九纵组建之初,焦作每个县(市、区)都有人参军,仅寨卜昌村就有20余名青壮年光荣入伍。
渡河后,九纵参与了解放洛阳、开封、许昌、郑州等中原城市的战役,取得了打响淮海战役的主动权。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1949年2月,九纵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在解放两广、西南剿匪等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这支队伍转战豫、皖、鄂、闽、赣、粤、桂、云、贵、川、康11个省。
1951年3月,第十五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入朝作战,先后参加5次战役,其中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全体指战员顶着美军6万余人、118辆战车、350门大炮、3000多架次飞机的轮番进攻,与兄弟部队死守阵地43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1954年5月,第十五军由朝鲜凯旋。
电影将我们带入历史,历史让我们更加敬畏英雄!
图① 九纵誓师大会地。
图② 位于寨卜昌村的九纵司令部旧址。
本报记者 王学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