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15日

部门合力筑“安全防线” 干群携手护“生命之堤”

——看博爱县“一卡两图一演”工作模式如何守住防汛金标准

编者按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直面新形势下安全风险挑战,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把应急管理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日起,本报开设《县(市、区)应急管理工作亮点展示》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报道我市县(市、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工作亮点和显著成绩,在促进相互学习借鉴的同时展现我市应急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呈现出创新不断、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局面。

本报记者 贾定兴

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线,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对于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增强了灾害的极端性、异常性和不确定性,灾害风险呈现进一步加剧态势,作为应对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紧急避险转移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做好紧急避险转移的关键是确保每一名处于风险部位的群众得到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例如今年汛期,博爱县提前研判、科学部署,在“一卡两图一演”工作模式助力下,全县共转移227户368人,其中集中安置43户79人,分散转移184户289人,坚决守住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防汛金标准。在这一点上,该县的工作做法值得借鉴。

何为“一卡两图一演”?该模式优化后解决了哪些问题?值得借鉴的地方又在哪里?带着这些疑惑,记者深入实地进行了详细了解。

“一卡两图一演”的定义

现如今的“一卡两图一演”工作模式是博爱县在不断总结完善中探索出来的。为做好汛期紧急避险转移工作,该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123”和“321”防汛工作机制,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着眼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对往年紧急避险转移工作进行了不断优化,使其能够充分适应并运用到实际防汛救灾工作中。

所谓“一卡两图一演”工作模式,“一卡”即一张明白卡,对危险区群众每户制作一张明白卡,张贴其大门口,填上户主姓名、家里人口、转移路线、转移地点、转移负责人姓名及电话,注清转移预警信号。“两张图”的第一张图即转移路线图,按照转移设定路线标记到沿途墙上,让每名需转移群众熟知、牢记;第二张图是避险安置流程图,村里成立避险转移领导小组,将整个避险转移安置流程设计成一张图,明确预警流程,标清各个负责人姓名电话、职责分工,让每组工作人员熟知自己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一演”即搞好演练,通过演练,让转移群众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转移,转移到哪里,让村干部明白什么人需要转移,怎么转移,转移后如何安置。

“一卡两图一演”解决了四种问题

要确保群众在灾害来临前应转尽转、不落一人,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烦琐复杂,最关键的是厘清过程责任,确保转移人员安全。“一卡两图一演”工作模式的出现,更好地解决了紧急避险转移中容易出现的“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往哪转、转后如何管”四种问题,让博爱县的紧急避险转移过程更加顺畅、更加精准。

完善村级转移体系,落实“谁组织”问题。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每个行政村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的避险转移工作组,下设抢险救援组、避险场所安置组、救援物资组、安全保卫组,明确人员和职责分工。同时,每个村、组都落实雨水情、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鸣锣员、手摇报警器员等1~3名预警员,并及时登记造册报送乡(镇)、县防办备查。

摸清危险区域情况,落实“转移谁”问题。该县对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的39个行政村区域内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划分原则十分详细,包括历史洪水线及各溪河1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河谷、沟口、河滩、易损堤段范围,并对危险区排查摸底,对区域内受威胁群众登记造册,确保底数摸清,不漏一户一人,对危险区群众每户大门口张贴明白卡。汛期期间,则根据每次降雨过程影响范围对受威胁人员组织进行转移。

明确预警发布程序,落实“何时转”问题。该县防办根据监测、预报,按照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并制作成图,要求县、乡、村三级监测员、预警员熟知牢记。在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水库、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灵活的预警方式进行预警。此外,该县防办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电话、传真、手机短信预警、广播电视预警、口头通知等方式进行预警,结合当下情况,采用无线语音广播报警、手摇报警器、铜锣报警、口头通知4种方式发出警报信号。

做好转移安置工作,落实“往哪转、转后如何管”问题。当出现需要转移安置的情况时,该县会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路线的选择则是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并安排专人提前检查路线(如有异常及时修补或确定新的转移线路)。

在人员安置方面,该县坚持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集中安置包括固定避险场所、临建场所等,分散安置包括投亲靠友、借住公用房屋等。其中,乡镇(街道)、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统一组织分散避险安置工作。按照村对村、户对户方式,与临近的、安全的村、户建立避险安置结对机制,分户接收转移群众临时借住安置。

此外,避险群众还可以选择投亲靠友等分散安置方式。村(社区)负责人会对辖区内分散避险安置群众进行登记造册,指派专人负责与分散安置群众保持联络,引导群众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在未解除灾害危险之前不得擅自返回原住区域。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紧急避险转移过程中的有序和安全。

“一卡两图一演”的保障与落实

为保障“一卡两图一演”工作模式顺利实施,该县将所有村级预案简化、优化为“一张纸”预案,并于汛前、汛中开展演练,重点突出会商研判、预警响应、指挥调度、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内容,检验预案、磨合机制、积累经验,确保各级防汛责任人全面掌握预案内容、熟悉预案流程,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应急抢险队伍的作战及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防汛演练82场,参演人员2000余人次,该模式经受住了7次明显降水过程的实战检验。

此外,为避免出现因突发情况导致转移不畅的情况出现,该县防办要求,当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信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无线电广播、铜锣、哨子等“土办法”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该县防办有关负责人说,该县将继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321”和“123”防汛工作机制,时刻绷紧安全弦,推动紧急避险转移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并及时做好复盘总结,总结经验教训、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许良镇小东庄村紧急避险转移平面图。

小东庄村人员紧急避险安置流程图。

张贴在群众家门口的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

张贴在村内的山洪避灾转移路线图。

左下图 5月19日,博爱县防办举办丹河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练。

右下图 避险转移演练中,博爱县防办组织民兵帮助行动困难群众安全转移。

(本报资料照片)

(本栏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肖艳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