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03日

地名织锦 古温赋新

——温县地名文化的历史记忆与发展实践

本报通讯员 崔新娟

地名是文化的钥匙、历史的路标,作为乡村治理和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出行导航、快递进村、乡村旅游都离不开精准的地名信息。

地名由何而来,饱含着多少记忆与变迁,又如何撬动乡村之变?今年年初以来,温县持续深化涵盖地名方案编制、命名设标、文化保护、采集上图、信息服务等地名工作各个环节的“乡村著名行动”,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留名——古老地名凝结历史记忆

从散落平原的古朴村庄,到蜿蜒崎岖的乡间小道,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乡村地名背后,常常是一方山水的印刻、一段记忆的凝结。

历史悠久的温县文化丰厚,地名更是丰富多彩。

有的乡村地名里定格历史深处的恒久记忆。北平皋、武德镇、西梁所等村镇以历史事件作为地名,方头、西虢、古贤等乡村以历史人物作为地名。西郭村记录着春秋时期宋殇公邀齐侯、卫侯会盟的历史事件,大尚村见证了3000年前商朝汤王庙的兴衰,余村流传着“一门四进士”的传奇故事……

有的乡村以地形或地理位置作为地名。五里远,村距县城有五里之遥;东口,村在古济水东岸,为当时水陆码头;亢村,村中地势低洼、坑池较多,得名坑村,而又恶其“坑”的贬义,废坑村为亢村……当然,以姓氏为村名的也有很多,这是宗族聚居特点标注下的生动注脚,温县262个村庄中以姓氏为村名的有近100个。

扬名——乡村名片提振文化精神

地名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信息。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流、物流、信息流日益密集,乡村地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名不规范等现象,亟待审定明确、规范统一。

从前村民口中“老陈家门前那个胡同”正式命名为“太极巷”,并新增了诸如“传承路”等富含文化寓意的道路名称……面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太极拳带来的巨大流量,“世界村庄”陈家沟每一条背街小巷都需要一个承载独特文化意义的名字。温县民政局指导该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等方式,对大街小巷进行规范命名,有效解决了地名混乱问题。

在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的过程中,温县各乡镇(街道)依据自身特点深化行动:黄河街道东张王庄村创造性建立地名文化公园,激发了村民参与地名保护的热情;张羌街道南渠河村巧妙利用当地景观,打造“月季巷”“牡丹巷”“桂花巷”等富有诗意的小巷,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著名——文化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赓续地名文脉,不仅是让好名字标注在地图上、宣传在书籍牌匾里,更重要的是让好地名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徐徐流淌进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心里。

温县创新将地名信息与现代科技结合,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地名的历史沿革、乡村特色、道路起止及服务设施等信息,使地名标志与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截至目前,温县已在国家地名信息政务平台上审校并上图1265个乡村地名,涵盖乡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土特产产地、乡村旅游点、惠农兴趣点等领域。

为推动地名工作赋能乡村振兴,温县创新提出“千年字号+”战略,赋能经济、农业、文旅发展。在“千年字号+产业元素”上,温县速食调味料占全国市场60%以上,形成了速食调味料产业集群;在“千年字号+地理标志”上,“一种一药”特色产业优势明显,铁棍山药先后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大地理标志称号,“温麦”系列小麦种子享誉全国;在“千年字号+文化资源”上,持续提升“太极拳发源地”等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出圈出彩。

当人们穿行在安乐寨、西梁所、陈家沟等地,通过地名故事感受不同朝代的历史和文化印记时;当人们品尝古温液、将军酒、怀药膳,观赏太极拳表演、感受古温大地的康养瑰宝时,这种文化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本地人的文化自信,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也让外地人对温县产生浓厚兴趣,产生投资兴业的念头。

打开温县乡村地名长卷,跃然眼前的不仅仅是田园牧歌、袅袅炊烟,更有时代发展的鲜明印记、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