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04日

深化体教融合 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 邓耀河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石。近年来,焦作市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抓手,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持续锻造更具竞争力的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连续8届河南省运动会综合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以陈中、李根、李月汝、张茹、王浩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一、师资共享,集聚发展合力

高素质的教练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焦作市统筹体育和教育部门资源,发挥高等专业院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推动体校教练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互动互融,集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合力。

(一)成立焦作市体育师资共享中心。共享中心建立体育师资人才库,第一批吸纳专业教练员和优秀体育教师96人,每周入校指导训练,帮助学校建设体育代表队。同时,建立优势项目后备人才成长体系、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升学政策、青少年赛事体系、共享中心考核奖励机制,实现体育与教育系统教练员、体育教师的资源共享,推动体育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

(二)成立焦作市体育科技中心。该中心由焦作市体育局、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省体育科技中心合作共建,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精选测试,精准识别培育具备竞技运动天赋和潜力的优秀后备人才等。同时,共同推进焦作市及河南省“拿干净金牌”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各级运动员干干净净参加比赛。

(三)设置大中小学校教练员岗位。广泛吸纳体育人才,探索将符合认定条件的高水平优秀运动员、体育教练员纳入当地人才认定范围,并享受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缓解学校教练员力量不足问题。统筹利用学校教练员资源,按区域统筹安排学校教练员的教学训练任务,最大限度发挥学校教练员作用。

二、三校齐建,打造培训高地

体育运动学校(传统体校)、新型体育运动学校(新型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校)是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中坚。焦作市不断强化“三校”建设,逐步形成以传统体校为龙头,新型体校和各级体育传校为梯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

(一)巩固发展传统体校。坚持立足省运、面向全运、瞄准奥运,着力把市体校、市业余篮球学校和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3所传统体校做大做强、扩容提质。总投资7489万元拆除重建市业余篮球学校,奠定打造全国示范性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基础。谋划建设中原水上国民运动训练中心项目,计划投资约10亿元。成功创建了1个重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个国家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多个河南省单项训练基地。

(二)拓展共建体育传校。确定三级体育传校130所。依托各级体育传校布局项目,形成了“纵向穿串,横向连片”新业训网络。市体校和各体育传校开展了多方合作共建,全市130所体育传校业余训练规模达到3000余人,形成了梯队层次科学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2020年以来,各级体育传校输送的运动员每年获得省年度锦标赛前三名的人数平均达到150人。

(三)支持建立新型体校。充分学习借鉴河北、江苏、浙江等省份经验,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体教融合模式,依托普通中小学成立新型体校,一体化建设教学、训练场馆和设施,配备教练员和教师,满足文化教育和专业化体育训练需要,实现体育后备人才学习、训练两不误。到2025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在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挂牌成立新型体校,在一所幼儿园加挂体育幼儿园牌子。

三、赛事联办,搭建交流平台

对体育、教育系统的办赛优势进行资源整合,积极举办赛事活动,构建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为青少年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对全市青少年体育赛事进行计划部署、组织策划,整合两部门主要赛事。每年年初由市、县两级体育、教育部门公布本级赛事计划。

(二)丰富校内竞赛活动。教育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体育部门利用丰富的办赛经验,对教育系统赛事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教育系统青少年体育赛事竞技水平。

(三)承办省级以上赛事。近年来,先后承办了中美国际篮球对抗赛、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赛区)、全国摔跤锦标赛等省级以上高水平赛事,让广大青少年在家门口能够观赏到高水平赛事,激发起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四)打造特色体育赛事。体育、教育部门每年联合组织多项赛事活动和综合性运动会,参赛单位实现了各县(市、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覆盖,参赛人数达到10000余人,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作者系焦作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