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11日
王敏齐:用实干书写法院人的青春
本报记者 郭嘉莉
在武陟县法院沁南法庭,有一个常年坐在办公桌前,时而对着电脑敲击键盘,时而埋头整理资料的年轻女孩,办公桌上的那台电脑和一摞摞案卷是平日里陪伴她最久的“伙伴”,也是她协助法官办案的最佳“见证”。她叫王敏齐,是武陟县法院沁南法庭的法官助理。
“为法官‘减负’,让法官专注于事实、证据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是法官助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王敏齐对法官助理工作的理解。记录好每一次庭审、草拟好每一份文书、做好每一次释法说理、化解好每一个矛盾纠纷、办理好每一起案件,这既是她的职责所在,也是她心之所至。
法官助理是法官的助手,案件的辅助。但王敏齐看来,虽是辅助,但并不被动,只有主动起来,青春的热情才会燃烧。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处在为民司法的最前沿、矛盾化解的第一线。沁南法庭下辖的4个乡镇占到武陟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天都有不少辖区群众到法庭咨询法律问题,而接待他们、为其答疑解惑、提供便捷的诉讼服务成为王敏齐的工作内容之一。
有人来咨询立案,有人来找法庭评理,涉及宅基地纠纷、离婚纠纷、赡养抚养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复杂多样的问题考验着王敏齐的知识储备,当事人情绪化的宣泄考验着她从容应对的能力,他们倾诉的一些家长里短和多年心结,时刻提醒着王敏齐,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了解乡情民意,才能更好地为民司法。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是人民法庭的主要职能。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王敏齐在协助办案的过程中,对具备调解基础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互相体谅、换位思考,通过调解缓和双方矛盾,让当事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的力度与温度。2022年7月,王敏齐在通知当事人应诉的时候,了解到原告冯某诉被告苗某装饰合同纠纷涉案金额仅1000余元,随即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在得知双方均有调解意向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王敏齐便通过建立微信调解群的方式对案件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冯某感激地说:“没想到刚立案就拿到了钱,这效率太高了。”
“和乡亲们打交道,就要多倾听、多沟通、多解释。”王敏齐解释道,多倾听,就是倾听群众的不满与委屈;多沟通,就是通过沟通让群众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打消群众的顾虑;多解释,就是用乡亲们能听懂的话,解释难以理解的法律、法理,从而获得群众的理解。
王敏齐还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巡回审判、现场勘验、走访座谈、法治公开课等形式,送法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入村入户访民情,了解百姓心声,解答法律疑惑,为辖区群众、企业提供贴心实用的司法服务。她作为沁南法庭辖区的东白水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定期前往该校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重点围绕防溺水、防校园欺凌、防性侵等内容,为孩子们带去一堂堂生动精彩的法治教育课,以司法力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张张笔录、一本本案卷、一份份报告、一次次调解、一场场庭审,让王敏齐逐渐成长。她认真办理每一起案件,接待每一位当事人,完成好每一件工作,乐于小事、乐成小事,于平凡中坚守自己的热爱,在实践中历练司法为民的本色。
“心系群众、为民司法”是王敏齐的司法追求,“立足岗位、实干担当”是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王敏齐始终把司法为民的宗旨牢记于心,把担当当成一种底色、把坚持当成一种美德,满怀着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韶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青年法院人的责任与担当。
王敏齐(左)在进行普法宣传。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