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27日

尊重是家校和谐的基石

□丁 垒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校关系和谐,家长和老师才能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离不开尊重和理解。

有新闻称,在一些地方有老师多次被举报,上课穿裙子、在学校点外卖都成了家长举报的理由,甚至有家长编造理由举报,目的是换掉不关注自家孩子的老师。老师的工作当然应该受到监督,但上述滥用举报权的行为对老师、对当地教育生态的伤害是深远的。试想,如果老师处于动辄得咎的状态,在工作中需要先考虑自保,职业责任感怎能不降低?老师不敢管、不愿管,教育质量也自然高不了。

但同时也有家长吐槽:“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家校群里老师一发消息,你得赶紧回复,否则就会被训话”“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家长就要谄媚得理直气壮”。这种现象也不正常。学校、老师在家校协同育人的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指的是主动作为,并不意味着老师在社会角色上可以凌驾于家长之上、老师可以随意对家长呼来喝去。

应该说,上述两种情景都属于家校关系发生了错位。家校发生联系,是因为学生,所以正常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基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关系。

老师是与学生没有亲情关系却又无私地爱学生的人,他们给予学生的知识和教诲是无价的。同时,老师面对的又是一群孩子,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无微不至,也难以保证每时每刻的言行都没有纰漏。作为家长,要充分尊重老师、理解老师、信任老师。

作为专业的教育者,老师也应该认识到家校关系是协同关系、伙伴关系,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工作中,老师也应该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柔和的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化解家长的疑虑,更主动地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