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27日
山阳区:“头雁”领飞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本报通讯员 谢佳林
在山阳区中星街道中马村,村“两委”班子创新运用积分管理制度,结合“双百双争”行动,全力争创“明星村”,通过优化人居环境,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井井有条,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民聊起村里的变化,幸福感溢于言表。
在中星街道农旅融合片区,李贵作村率先与焦作欣丰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双绑机制,村党委书记带领村民广泛种植菊花、怀药等中药材,打通种植销路,实现农户增收。
在新城街道墙南村,村党组织凝聚干事合力,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村内6条道路得到硬化改造,焦作市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经完成一期产业园内项目,投资180万元的墙南村中学足球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一系列扎实措施保障了软弱涣散整顿提升成效……
近年来,山阳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把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一招,坚持理论“学”、实践“炼”、分类“管”、激励“用”,着力锻造一支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群众认可的“头雁”队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找准精神航标
强本领、硬作风
该区坚持“修党性”与“提能力”相结合,创新三种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效。“三级党校”集中学。持续开展“百万党员进党校”活动,充分利用“区委党校示范训+街道党校兜底训+党校微课堂灵活训”三级培训体系,精准聚焦农村法律法规、“三资”管理、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稳定等重点难点工作,对全区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常态化、全覆盖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285人次。云上讲堂流动学。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焦作党建e家”“山阳先锋”公众号、视频号等“指尖”平台优势,定期推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纪、“五星”支部创建等应知应会内容,让村干部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充电赋能,做到学习“全天候”、交流“零距离”。区校联动提升学。联合河南理工大学、黄河交通学院、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等高校,挖掘19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授和讲师担任客座教师,纳入“山阳先锋讲师团”,构建专兼结合的党员教育师资体系。同时,通过专项补助、村级支持、个人自付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参与学历提升共30余人。
锚定实践坐标
展作为、显担当
坚持把精力投入“干实事”上、把目标锁定到“干成事”上。山阳区针对性制定“1+10+N”民生实事清单,即由村党组织书记领办1件大事、难事或1项中心工作,“两委”干部领办10件具体民生事项,合力完成N件其他惠民便民事项,在干实事、办好事中不断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目前,已累计完成57件大事、570件实事。坚持在“五星”支部建设上交任务、压担子,紧盯各阶段目标任务,通过现场交流等活动,找差距、比优势,激发基层党员干部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劲头。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传帮带”作用,加强村级后备力量跟踪培养,建立健全村才街培、导师带徒、实践锻炼、适岗评价等机制,大力构建“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雁阵”格局。
抓好监督管理
正作风、健体魄
该区坚持严管塑形,全面增强村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锻造过硬村级干部队伍。中期评估分类施策。建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包街道,县级干部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分包重点村,街道班子成员联系普通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包联机制。坚持“分类施策,因村施策”的原则,以村班子中期评估为抓手,对全区19个村按照“好、中、弱”标准进行分类评估,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消除风险隐患,精准摸排村级后备力量,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日常监督抓早抓小。包村干部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密切关注村党组织书记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及时掌握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前移监督关口,及时提醒,着眼预防。结合“两委”干部档案备案管理制度,将日常暗访调研和个人现实表现等情况收录进干部档案并及时作出处理,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树牢激励目标
提信心、鼓干劲
该区坚持厚爱聚力,加大选树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典型的力度,激励基层党组织书记勇挑重担、示范领航。对标对表好支书“对党忠诚、服务群众、务实担当、作风民主、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六个方面,多维度掌握“头雁”履职情况,对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2021年以来,获得区级以上“两优一先”荣誉称号的村党组织书记10人次,切实增强了荣誉感、获得感。同时,拓宽村党组织书记职业上升渠道,畅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通道,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招录(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切实将正向引领激励效能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建设堪当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头雁”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