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30日
二十年前,曾经和白求恩并肩战斗的庞满科,深情赞扬马村区人民医院的服务水平说,这里应该挂上白求恩的牌子——
“老八路”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本报记者 张 蕊 王 颖
杨丽娜 李 捷
12月28日,寒风凛冽,艳阳高照,来自首都北京的一行4人,千里迢迢赶到马村区人民医院。
来者身份特殊,是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的顶端人物。
来者使命特殊,在纪念白求恩逝世85周年暨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白求恩》85周年的特殊时刻,向马村区人民医院颁发“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的牌子。
这是河南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县(区)级医院。
授牌仪式上,一位身体健朗、满头银发的老者领诵《纪念白求恩》后,眼泛热泪,虔诚敬告:爸爸,您老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老者名叫庞继承,他的父亲,是曾经和白求恩并肩战斗14个月的白求恩生前医疗队指导员庞满科。
马村区人民医院和白求恩精神的渊源正是来自这位名叫庞满科的老人。很多人在语文课本里见到过他,那张白求恩做手术的经典照片里,站在白求恩身旁的八路军战士就是他。白求恩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个月,庞满科与他并肩作战14个月。
20年前的深秋,庞满科第一次到马村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过几次住院治疗后,庞满科有感于医护人员的真诚照应,对他的儿子庞继承说:“这家医院好,应该挂上白求恩的牌子。”
庞满科晚年定居马村区,常在马村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0余年,受到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贴心照顾。
在这里,庞满科看到,医护人员像儿女一样照顾住院孤寡老人的吃喝拉撒,甚至不辞劳苦一次次到大山里为出院的老人进行后续治疗。他欣慰称赞:在这里我又看到了“白求恩大夫”。
庞满科一遍又一遍给医护人员讲白求恩的故事:对病人如亲人,偷偷给伤员输血,把自己的毛毯、衣服送给伤员,从不搞特殊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求恩精神在马村区人民医院扩散、沉淀、积累、强化,在角角落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8年7月,该院儿科医生赵飞琴开出一张“一毛九分钱药方”,治好了一名患儿的丘疹。
焦作日报率先对此挖掘报道,各大媒体纷纷跟进,一时间,线下线上形成舆论热点,“良心医生”成了赵飞琴的标签,“良心医院”成了马村区人民医院的标签。
2019年,在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开展的寻访“白求恩式好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中,赵飞琴的事迹打动众人,实力当选。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栗龙池、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国军高度评价:“一毛九分钱药方”是“良心药方”,是一张体现了白求恩精神的药方。
一花怒放,百花争春。赵飞琴之后,马村区人民医院涌现出一批深受当地群众信任的医生护士,形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好医生群像:带父出嫁的“80后”医务人员王帆,被患者亲切称为“你是我的眼”的眼科主任魏建房,单腿跪凳为患者做手术的耳鼻喉科主任杨剑,被乡亲们誉为“抠门第一书记”的张家甫,为患者垫付“六毛八”温暖人心的收费处主任王恩泉,被赞誉为“最美逆行妈妈”的小儿内科主治医师葛晶晶……
如今,走进马村区人民医院,无论是院区还是门诊、病房,随处可见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红色旗帜、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红色元素、“廉医为民”的务实举措,医生护士佩戴党员徽章、白求恩徽章上岗,患者在这里看病放心安心。
马村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武军说,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的挂牌,是我们加压奋进的又一个起点。老英雄的心愿虽已实现,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期待还在延续、白求恩精神的弘扬还在深化、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