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30日
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花落马村区人民医院
全国34家 河南省首家县(区)级医院获此殊荣
详见今日本报A08版
本报记者 张 蕊 王 颖
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花落马村区人民医院。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林 晓 摄
核心提示:
在纪念白求恩逝世85周年暨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白求恩》85周年的特殊时刻,12月28日上午,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一行四人专程从首都北京赶来,为马村区人民医院授予“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颁发“弘扬白求恩精神感谢状”。
医无魂不立,院无魂不强。近年来,马村区人民医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创建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为抓手,弘扬践行白求恩精神,为医院立德铸魂,努力打造焦作东部百姓信赖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值得骄傲的是,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共有34家,马村区人民医院是河南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县(区)级医院。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一行参观马村区人民医院,对医院浓厚的白求恩文化元素连连点赞。
本报记者 林 晓 摄
授牌仪式现场,庞继承、赵飞琴与医院白求恩式好医生、好护士代表集体诵读《纪念白求恩》。
本报记者 林 晓 摄
马村区人民医院白求恩式好医务工作者群像。
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即将投入使用的马村区人民医院医养中心效果图。
本报记者 林 晓 翻拍
马村区人民医院荣誉榜
○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
○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单位
○河南省健康单位
○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河南省卫健系统“五四”红旗团委
○河南省第一批公立医院示范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河南省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焦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焦作市清廉医院建设先进单位
○焦作市“群众满意医院”
○焦作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焦作市首批“廉洁从家出发”示范单位
○焦作市第二届廉洁组织管理创新奖
○焦作市组织工作创新项目优秀奖
○焦作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
○焦作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焦作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先进服务单位
“医”路逐梦,今朝梦圆。
“情”深缘起,夙愿得偿。
这一刻,“马医人”等待了许久。
20多年前,曾经和白求恩并肩战斗14个月的白求恩生前医疗队指导员庞满科老人,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切身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仁爱之心。从那一刻起,老人心心念念,要为马村区人民医院挂一块白求恩的牌子。
庞满科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0余年间,和同为抗战老兵的老伴孙俊英常在马村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在这里播撒下白求恩精神的种子。如今,老人20年前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白求恩做手术经典照片中,左二就是庞满科。
本报记者 王 颖 翻拍
缘起 厚德精医赢信赖
马村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10月,原是焦作东部矿区条件简陋的一个小诊所,毛泽东主席赞誉“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在这里传承和发扬。医院秉承“诚信、廉医、为民”的服务理念,扎根焦作东部城区,倾心倾力守护百姓健康。
在马村区人民医院西门口,白求恩雕像巍然屹立。雕像目视前方,目光坚毅,仿佛穿越时空,凝视着这片土地。医院神经内科是白求恩精神在医院传承的发端。在科室病房的走廊上,著名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一张白求恩做手术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白求恩不顾危险,在战地为伤员做手术的场景让人感动,入选语文课本,成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经典插图。
1937年10月,庞满科在河北省曲阳县参军,1938年受指派担任白求恩所在医疗队的副指导员和党支部书记,主要负责白求恩大夫的日常生活和保卫工作。那是一段令他一生都引以为豪的经历,白求恩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个月,他们一起并肩战斗了14个月。直到白求恩因手术中被感染离世,他一直陪伴在身边。
1956年,庞满科从部队转业来到焦作。在焦作耐火材料厂工作,直至1979年离休,居住在马村区。庞满科晚年常和老伴在马村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这里也成为白求恩精神在医院的发端。
“我父母、母亲生命的最后十余年经常在马村区人民医院治疗,他们待老人很亲,科主任王红每天轻言细语,像闺女一样耐心询问老人状况,认真开医嘱;护士长赵玉枝还从家里带了土豆片帮老人贴敷手背消肿……”回忆起父母住院期间的点滴,庞满科的儿子庞继承眼眶红润,“老父亲常说,他们像白求恩一样,把病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的心中就有多重。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为五保户老人喂饭、翻身、擦身体,毫无怨言,庞满科看在眼里、感念在心,经常不住夸赞:“白求恩大夫回来了!”
住院期间,庞满科还经常给医护人员讲白求恩的故事,在这里播撒白求恩精神的种子。2016年,老人在生命弥留之际,还交代儿子庞继承,代其向医护人员致谢,鼓励大家持之以恒传承好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服务患者。
深学 党建引领守初心
在2019“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白求恩精神论坛上,马村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武军作典型发言。
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公立医院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医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创建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为抓手,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示范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医院建设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把白求恩精神融入为民服务的方方面面,让新时代健康卫生服务更加暖心、更有温度。
构建“党建引领驱动,铸就五个马医”党建品牌,推动“初心马医”“模范马医”“特色马医”“温度马医”“清风马医”建设行稳致远。实行个人向科室、科室向医院、医院向社会承诺的党员“三级承诺制”,每名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全心全意服务患者,实现连续多年全院党员“零投诉”。
厚植“诚信、廉医、为民”土壤,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将监督末梢融进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先后建成全市首家廉洁从家出发主题游园等一批清廉教育阵地,全面营造崇廉尚洁氛围。
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将“廉洁从家出发”工作、清廉建设与学习弘扬白求恩精神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儿科医生赵飞琴一毛九“良心药方”背后蕴含的家风传承,以“学先进、树榜样、比家风”为引领,不断丰富、创新载体。近三年来,全院医护人员共拒收红包100余次,收到锦旗170余面,表扬信40余封。
构建以弘扬践行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修订完善《马村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实施办法(试行)》,从制度建设方面使弘扬践行白求恩精神有了更加具体的举措,有效推动医护人员把白求恩精神作为一种风范来发扬,作为一种准则来遵循,作为一种传统去继承。
立雕像、固信仰、建阵地……2023年11月,举行白求恩雕像落成揭幕仪式;12月,举行白求恩像章佩戴暨白求恩志愿者义诊服务队授旗仪式。今年7月,举行白求恩精神文化苑落成揭牌仪式;8月,与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学习白求恩精神 不忘医者初心”暨庆祝第7个“中国医师节”主题党日活动;9月,白求恩志愿者义诊服务队赴洛阳市嵩县开展义诊帮扶。
在马村区人民医院,白求恩精神不断传承、升腾,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
笃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
马村区人民医院白求恩精神文化苑一景。
本报记者 林 晓 摄
一个梦想,建立在人民健康之上;一种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革命战争年代,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只为救死扶伤,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新时代,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是马村区人民医院厚德精医、精进笃行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马村区人民医院坚定不移强化学科能力提升,组建MDT专家团队,带动优势学科提档升级,为患者提供从入院、诊断到治疗、护理等全方位、一站式、多学科诊疗服务。坚定不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强化医疗服务扩增,建成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医学影像、远程病理等七大中心,稳步推进区医疗健康服务集团高质量发展,为焦作东部城区群众提供“一核心全覆式”综合医疗救治服务。
学习白求恩,纪念白求恩,传承白求恩精神,“马医人”一直在路上。医院坚持以白求恩精神铸魂育人,先后培育出开出一毛九“良心药方”、荣获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的赵飞琴,带父出嫁的“80后”医务人员王帆,被广大患者亲切称为“你是我的眼”的眼科主任魏建房,单腿跪凳为患者做手术、获赞“最美背影”的耳鼻喉科主任(现任副院长)杨剑,被乡亲们誉为“抠门第一书记”的张家甫,为患者垫付“六毛八”温暖人心的收费处主任王恩泉,被赞誉为“最美逆行妈妈”的小儿内科主治医师葛晶晶等一批白求恩式好医务工作者。医院白求恩志愿者义诊服务队坚持深入脱贫户家中义诊,定期上门入户随访,传承白求恩精神,传递医者温情。
赵飞琴获得全国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成为我市唯一获评此奖项的医生。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医院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行综合一站式便民服务、实行“无假日医院”工作机制、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措施、上门为困难或行动不便群体鉴定和办理业务服务、增设医保自助查询机、开通全省检验互认信息平台、开通焦作健康通就诊支付系统、引进省级优质医疗服务、严格医保控费、建立合理用药监管系统、24小时有意见“码”上提、设置标准化母婴室、建设住院病人生活热水系统、设置爱心驿站,用心、用情、用力持续改善就医环境。今年年初以来,办成群众可观可感可及的实事16件,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连续多年,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为全市同级医院最低,患者满意度达98%;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群众“大病不出区”的期望已逐步成为现实。
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胸中有爱、脚下有路、行之有矩,“马医人”不会停下奋进的脚步。对马村区人民医院而言,“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不仅是金灿灿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马医人”将一如既往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不负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