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30日
勇担时代重任 汇聚创新力量 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打造先行区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刘 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核心提示
成功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河南省首批“科创中原”试点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稳步推进“科创中原”试点市建设和“会市合作”,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全面加强科协组织建设……
市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深化科协组织改革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履行“四服务”职责,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汇聚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科协整体工作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凝心铸魂,提升政治“领航力”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做好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市科协系统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科协工作全过程,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举办全市科协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培训班,补足精神之钙,以实际行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全面提升学会党建工作水平。将学会党建工作纳入科协党建范畴,举办意识形态专题培训、红色教育基地观摩、红色电影观影等活动,规范学会意识形态管理,落实学会重大事项备案制度。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编印《焦作科技专家风采》,生动展现我市235位优秀科技专家成就。创建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家,2名科技工作者入选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举办科学家精神宣讲,开展“追星少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推荐选树“最美科技工作者”,广泛宣传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推动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力量。
以人为本,凝聚科技人才“向心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汇聚焦作,更好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市科协聚焦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人才引育,用心用情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形成调研报告报中国科协,反映科技工作者现状和需求,对接科技人才服务需求,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400余场,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
多途径举荐科技人才,推荐5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河南省“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举荐7名科技人才为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7名科技工作者为市管专家、18名科技工作者入选河南省企业“创新达人”;推荐125名科技工作者入选省科协评审咨询专家库、61名老科技工作者申报高级职称;联合市委人才办选聘20名焦作市第一批首席科普专家,带动博爱县、中站区等县(市、区)开展首席科普专家选聘工作。
注重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素质大赛、科技运动会等科技赛事,每年近14万名青少年参加;组织300余名高中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依托市科技馆展教资源助力“双减”,与全市24所学校联合开展馆校合作,组织2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围绕中心,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力”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院士专家科学报告团”活动50多场,1.5万余人次参加;以“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为主题,举办专家咨询、科技培训等学术交流活动100余场;支持指导市心脏康复学会等学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0余场。
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汇聚省、市科创力量,推动市政府与省科协签订“会市合作”战略合作协议,我市印发全省首个“科创中原”试点市建设方案;邀请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等国家级学会联合举办橡胶轮胎产业发展高端学术论坛、四大怀药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大会等6场会议,邀请70余位院士、专家对我市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把脉问诊、献计献策,帮助破解技术难题,建立全国学会服务站,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邀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8家全国学会组成的“科创中国”服务团莅焦开展技术对接服务;指导孟州市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乡村振兴百县千村工程示范城市。
在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帮助风神轮胎公司成功申报焦作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引进3个项目并获200万元资金支持;举办焦作市知识产权战略宣讲暨专利应用工程师培训班,培训企业专利工程师600人次,229家企业入驻中国科协专利信息数据库;举办企业创新方法培训15场,培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1500余人;组织龙佰集团、多氟多等企业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58项,综合指标位居省辖市第一。
科普惠民,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生长力”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高位推动,我市印发《焦作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市科创委出台焦作市“科普十条”,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持续均衡提升的意见》,为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连年位居全省第三。
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加速形成。全市共建设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1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8家;解放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修武县建成豫北地区第一家县级科技馆;组织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等23家科普阵地成立焦作市科普联盟,进一步搭建科普阵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科普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围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打造“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进基层、“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等服务品牌,开展活动1万余场,累计受益群众超百万人次,全社会参与科普热情持续提升。围绕科普助力乡村振兴,争取示范农技协、现代农业科普园、科技小院等项目近百个,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16个,培训电商技能人才1900多人。围绕科普资源普惠共享,完成中国流动科技馆焦作站两轮巡展,承办“中国老科协健康中国行”医疗义诊科普活动、“共襄战疫 共享未来——中国科协抗疫主题展览”、“科学与中国”河南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科普活动进焦作等高端科普活动。
科技馆“头雁效应”充分显现。高标准建设市科技馆,争取中央免补资金2000多万元,接待观众400万余人次、国内外团体1600余个,升级改造展厅4400平方米。开展专题科普活动上万场,打造“品味非遗”“寻龙会”等多个活动品牌。举办“网络强国 网安有我”等大型专题展览,建设“云科普”平台,发布科普视频208个。与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专联合成立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教育、科研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
图① 2023中国(焦作)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大会举办。
图②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叶声华到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指导。
图③ 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专家服务团到龙佰集团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图④ 2024年焦作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暨第六届焦作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成功举办。
图⑤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图⑥ “2023年豫新青少年科技夏令营”走进焦作。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数说焦作科协
亮点工作
人才引育
●我市5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河南省“中原青年拔尖人才”
●7名科技工作者成为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18名科技工作者入选河南省企业“创新达人”
●125名科技工作者入选省科协评审咨询专家库
●选聘20名焦作市第一批首席科普专家
●连续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素质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表演大赛、 科技运动会等科技赛事,每年参与青少年近14万人次
●招募组织300余名高校学生开展高校科学营活动
●组织全市2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学术交流
●举办“院士专家科学报告团”活动50多场次,1.5万余人次参加
●聚焦“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组织学术交流活动100多场次
●支持指导学会举办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20余场
服务产业发展
●70余位院士、专家对我市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把脉问诊、献计献策,帮助破解技术难题,建立全国学会服务站,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8家全国学会组成的“科创中国”服务团莅焦开展技术对接服务
●帮助风神轮胎公司成功申报焦作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引进3个项目并获200万元资金支持
●成立中关村天合(焦作)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组织线上成果转化活动21次
●培训企业专利工程师600人次,229家企业入驻中国科协专利信息数据库
●培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1500余人
●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58项,综合指标位居省辖市第一
科学普及
●建设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1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8家
●组织23家科普阵地成立焦作市科普联盟,进一步搭建科普阵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进影院、“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大篷车进基层、“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等品牌活动1万余场次,累计受益群众超百万人次
●争取示范农技协、现代农业科普园、科技小院等项目近百个,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16个,培训电商技能人才1900多人
●高标准建设市科技馆,接待观众400万余人次、国内外团体1600余个
●开展专题科普活动上万场,建设“云科普”平台,发布科普视频208个
●建成“焦作市反邪教警示教育长廊”,接待党政机关、学校等30多家单位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