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6日

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

循新求质拓前路 聚链成势谱华章

详见今日本报A04版

本报记者 秦 秦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景。(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

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四海宾朋。

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助推企业发展创新。

新开源(焦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数控室有序运转。

河南省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扩建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自动灌装生产线车间,工人在管理产品罐。

中福钛锆产业园内,河南中源钛业有限公司钛合金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宋崇飞摄)

河南钠锂优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6号窑炉在运行生产。

河南奋安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在有序生产。

河南安彩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纯石英制品项目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辅助生产设备赶制订单。

瞰景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核心提示

如何让“钛传奇”更传奇?如何让“氟谷之光”释放更多发展动力?又如何让“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引领、深化改革攻坚”的中站发展智慧落地生根?

乘着新时代的发展东风,在循新求质中破浪前行的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焦作经开区)正打开全新的发展视野,启动创新驱动的引擎,聚力市委“一区五城”“四个聚焦”,深入推进“1346”发展战略,为“六大行动”凝聚强劲动力,为“六个中站”融入发展动能。

数据为证——

2024年1~11月份,焦作经开区完成营业收入274.7亿元,实现税收7.99亿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正是其循新求质的铿锵写照,也是坚持工业立区、创新强区不动摇的发展践行。

先后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4年度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标杆等荣誉称号,并以全省唯一的身份跻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榜单,焦作经开区的未来发展,注定不一般。

5家上市企业,多个王牌产品夺得5项世界第一,3项全国第一,两大主导产业和6条重点产业链“筋骨”更壮……

抬望眼,中站“2+6+N”重点产业链“聚链成势”,“一都一谷六链群”未来可期,而重点围绕现代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中站“135”创新行动向新而行,一片欣欣向荣。

新年之际,记者走进焦作经开区,目之所及皆是蓬勃的生长动力,所听所闻都是奋进的最强音。

龙头牵引

进链入群促孵化

中福钛锆产业园一期、多氟多8Gwh动力电池等47个重点产业链项目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安彩半导体、沃想新材料等10家新招引企业进链入群;重点产业链群增加值同比增长1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9.1%,特别是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破冰前行,市场占有率由20%提升到35%以上……

大大小小的智造车间里,智能化生产线繁忙有序高效运转;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上,人流、车流与物流如织锦般交织,绘就出充满活力的流动画卷;绿意盎然的新兴产业园区内,葱郁的绿地如翡翠般镶嵌其间,散发着自然与和谐的气息……俯瞰焦作经开区,热火朝天的智能制造与城市美景诗画交融,生产生活和谐共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焦作经开区,龙佰集团堪称钛白粉行业的“天花板”。走进龙佰集团数字化车间,记者立刻被眼前的网络化能耗管理平台吸引住了,该平台不仅能看到这一个生产车间的信息,还采集了分布在全国的6个生产基地包括从原料端到产品终端全部的能耗数据,各环节可以互相匹配、互相印证、互相反馈。通过网络化能耗管理平台,各种数据随时可查,一旦超过正常水平,立刻自动预警,并与后台大数据进行对比,然后给出处理意见。

该集团在钛白粉、海绵钛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钛白粉产能全球第一。目前,集团拥有有效专利1200余项,其中国际有效专利2项。

2024年3月28日,在河南省数字化转型观摩推进大会上,多氟多成为重点观摩示范企业,并获评河南省数字化转型优秀企业。

在多氟多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数据的“云图”——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将整个厂区建筑、生产关键流程和重点设备进行了数字建模。通过数字孪生工厂,可以实现生产部门在指挥排产、过程管控、安全预警、环保态势、设备状态、能源分配等各生产环节的全面数据呈现。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站区新能源材料的“链主”龙头企业,直接孵化了多氟多新能源、伴侣纳米、河南氟基新材料等产业紧密关联的多家企业,聚集了佰利新能源材料、法恩莱特、和兴化工、新开源等一批正负极、电解液、添加剂新能源材料补链企业。目前,焦作经开区在现代化工业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铝基及钛锆合金新材料产业链等领域积极培育“链主”,强劲起舞。

建强平台

管理服务信息化

2024年,焦作经开区新入驻企业5家、新入驻项目10个、总投资36亿元,新增用地153亩。

作为焦作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焦作经开区聚焦转型升级,建强各类平台,稳步推进供热扩能、增量配电、源网荷储、综合管廊建设,全力推动征迁安置工作,加快招引落地优质项目,以产业集聚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赋能企业,“智”在未来。焦作经开区积极打造智慧园区,通过建设智能管理综合服务系统平台,实现了园区管理服务信息化。该平台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MLC网络建设、网络及系统安全建设、智慧路灯、园区封闭化设备及配套管理软件、物联网设备设施、一体化平台建设、数据接口及对接工程等多个方面。系统建成后,与园区现有智能化管控系统无缝对接,整合成园区管理服务综合系统,极大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

要素保障,坚实支撑。焦作经开区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包括道路、供水、供热、燃气、排水等管网建设以及变电站、综合管廊等在内的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大龙星化工、三木公司、开元化工、新开源等企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以要素综合成本的下降提升企业综合效益,推动实现企业要素成本和效益的“一降一升”。

平台公司领航,政府基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焦作经开区用好政府引导基金,平台公司牵头,联合多氟多集团、河南省投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河南中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产业基金”,专项支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2024年尽调8个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1个拟投资900万元,已启动投决流程。同时积极与市投资融资中心、市级平台联系业务,引进市重点6只基金进入园区支持企业,形成引导示范效应。

锚定航向

规划引领提质效

过去的一年,钪钒材料产业园、鹏飞新材料等36个重大项目落地中站,总投资126.4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3.6亿元,“4+4+3”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营商环境获评全省优秀格次。

焦作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区委“1346”发展战略内涵,着力在“一核二引三提”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打造一个产业兴旺、经济发达、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美好园区。

“一核”——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意为焦作经开区发展的核心要义。“二引”——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和化工园区“D级”园区创建为牵引,既是经开区各项工作的牵引,也是推动国家级孵化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标杆等荣誉创建的抓手。“三提”——项目入驻提速、要素保障提效、服务企业提质。

规划引领,纲举目张。贯彻落实区委全会提出的“坚持规划引领”相关工作,高标准编制经开区规划设计。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尽快完成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环评审批工作。全面完成区域评估工作,实现入园项目由单个评估转变为区域性整体评估,缩短项目入驻落地周期,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中站速度,不断刷新。重点发挥好企业(项目)手续办理中心的作用,建立完善“经开区统办、街道办主办、部门协办”工作机制,以“最多跑一次”为标准,推动实现“一站式”办理,优化下放的26项审批权限手续办理流程,全面开启“拿地即开工”手续办理新模式,加快戈锐特等新上项目入驻步伐,持续提升中站速度。

激发活力,赋能创收。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全会提出的“激发平台活力”有关内容,巩固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和“管委会+公司”模式,全面推行专人项“代办制”,为园区企业提供全周期、跟踪式、保姆式服务,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并购恒海动力谷项目,盘活恒海产业园,为实训基地、智能平台、孵化器等项目后续发展提供场地保障,拓宽创收渠道,提升运营能力。

整治提升,完成创建。高效推动“D级”化工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应急管理水平。全面巩固化工园区复核验收成果,围绕国家、省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达到“D级”标准的短板差距,梳理化工园区评分细则,力争今年全面完成“D级”化工园区创建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谋划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脚步不歇,劲头不减,但这还不够。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深刻认识到,开发区方阵强手如林,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永葆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姿态,才能勇立潮头。

激流奋楫再出发!焦作经开区锚定市委“一区五城”奋斗目标,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强化配套服务业支撑赋能,着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加快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动资源要素集聚,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推动产业升级与产城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写好“开发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