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06日
立春养肝正当时
本报记者 朱传胜
2月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由此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那么,立春后如何养生呢?市中医院肝胆脾胃老年病科二区主任巍小兵提醒,春季是一年中养肝调肝的最好时机。中医认为,肝属木,而春天万物生长、树木枝条伸展,与肝气的升发正好相对应,此时养肝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巍小兵介绍,肝主疏泄和藏血,负责维持全身气机的疏通条达,以达到“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目的。肝的疏泄功能可促进脾胃消化吸收、维持人体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同时对保持精神方面的健康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从中医五行来讲,肝属木、脾属土,土得木而达,也就是说肝有维持脾胃气机正常升降的作用。如果肝的气机出了问题,无论是肝气不舒,还是疏泄太过,都会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肝与脾胃的不和。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当胃气不降时,人会出现没胃口、胃脘胀痛、打嗝反酸、呕吐等症状。当脾气不升时,则会出现腹胀、大便不成形等毛病。”巍小兵说,“同时,肝还有着调节人体三焦气机,促进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中医将人体的循环代谢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焦是原气和水液的通道,当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三焦的气机阻滞,会导致水液代谢异常,从而产生痰饮和水肿等病症。水液停滞在肺会引起咳喘、胸闷、咯痰等症状,停滞在脾胃则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中医在治疗人体水液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病症时,常会运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来调节。另外,中医常讲的情志,即正常的精神状态依赖于肝气的畅达。肝气疏泄的异常分为疏泄不及和太过两种,其中疏泄不及会引起肝郁气滞,人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多愁善感;疏泄太过则引起肝火亢盛,导致人急躁易怒,出现面红目赤、头部涨痛的症状。”
那么,立春时节该如何养肝呢?巍小兵建议,春季养肝,需要做到四个调整。
调整作息时间。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养肝至关重要。在立春时节,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晚上11时至次日3时是肝脏排毒和修复的关键时期,此时应处于深睡眠状态,以利于肝脏的正常功能。此外,还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对眼睛的伤害。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脏密切相关。因此,保护眼睛也是养肝的重要一环。
调整饮食结构。饮食是养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立春时节,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具有养肝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等。枸杞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的功效;菊花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春季饮用。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调整运动方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轻肝脏的负担。在立春时节,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对肝脏造成损伤。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起到养肝的作用。
调整情绪。情绪波动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在立春时节,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有助于肝气的条达舒畅。
最后,巍小兵推荐按摩脚上的三个肝经穴位:大敦、行间和太冲,帮助大家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肝脏健康。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的地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按摩或艾灸大敦穴,可以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疱,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散出去。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方向4厘米处,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