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7日

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沁阳经开区鸟瞰。

河南省科学院与沁阳市共同建设的沁阳科创园扎根沁阳经开区,成功在一个县域打造了“不走的科学院”。

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中白国际联合实验室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盈硕半导体照明科技有限公司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科技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沁阳市皓泽电子生产的500万像素到2亿像素的高端马达,在国内占比40%。

标新电源铅蓄电池绿色升级改造不断加快。

晋控天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沁阳经开区),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冲刺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的生产建设场景:一处处项目工地热力奔涌,大型工程机械穿梭来回,激光切割火花四溅;一个个企业机器轰鸣、机械臂有律动地挥舞着,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咬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不放松,创新频出的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蓬勃发展的107家规上工业企业,逐渐壮大的化工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制造主导产业,让沁阳经开区不负众望,成为沁阳市工业经济的“主引擎”、焦作市颇具活力的工业园区。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48.95亿元,同比增长3.77%;规上工业增加值67.76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工业投资20.62亿元,同比增长11.23%;实现税收14.37亿元。在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居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二档第9名、评定为二星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功获批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化工园区在焦作市首家通过D级验收。

挺起沁阳市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引领区的“脊梁”,在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正在太行山下加速崛起,沁阳经开区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强劲的增长后劲,助推沁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100强、全国最佳投资服务环境工业园区。

逐“链”发力 产业集群

工业是沁阳发展的硬核支撑。沁阳经开区构建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体现沁阳特色和优势。

化工新材料产业。沁阳经开区依托昊华宇航、晋控天庆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氯碱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形成相互促进、链条相接的系列化、精细化、多品种化工新材料;国顺硅源公司生产的高纯二氯氢硅项目获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填补国内空白。

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沁阳经开区依托兴发铝业、宏达钢铁、天鹅铝业,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智能化、高端化,围绕铝、铁综合循环利用,持续扩大中高端产品规模,实现从原材料基地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转化,正在积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

电池制造产业。沁阳经开区依托标新电源等龙头企业,引导铅酸蓄电池转型发展、产品提升、规模扩大,同步推进铅碳电池、钠盐电池、储能技术利用。以标新电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电池制造产业链,已经形成“铅蓄电池—再生铅—铅蓄电池”的完整闭环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向“新”而行 创新驱动

走进沁阳经开区的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捷报频传:

中白国际联合实验室基于“功能纤维的恶臭气体净化”技术,通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成果鉴定,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机硅新材料研究团队与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树脂基高端溶剂型背涂材料百公斤级生产试验取得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河南一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美丽中环境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中白(沁阳市)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上榜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这里已经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具活力园区之一。

河南省科学院与沁阳市共同建设的沁阳科创园,沁阳经开区以此为契机,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主动融入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按照“政府建硬件、院所出设备、团队出技术”的模式,探索出一条“企业出题、团队答卷、成果共享”的沁阳科研模式,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现实新质生产力,成功在一个县域打造了“不走的科学院”。

沁阳科创园如今已经成为集应用研究、小试、中试、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为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引进专家团队32个,集聚创新人才176人,其中国家级、省级人才66人,转化科技成果45项,孵化科技型企业33家,转化科技项目36项,累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目前,作为首批揭牌的8家河南省中试基地之一,河南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已建成沁南环保材料园、沁北精细化工园,共有中试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导入高科技项目20个,有力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图“强”致远 项目为王

逐“链”发力,向“新”而行,离不开图“强”致远、积蓄后劲的项目建设。

沁阳经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创新机制,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建立《2024年经开区重点项目建设台账》,动态跟进项目63个、总投资267.1689亿元,申报省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77.26亿元,申报焦作市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186.22亿元。皓泽电子年产4000万支摄像头马达、晋控天庆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标新电源铅蓄电池绿色升级改造、天鹅年产10万吨新型节能隔热断桥铝型材、雅都年产50万吨特种纸四期等20个项目投产达效;鑫全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宏达特钢精加工产业园、国顺硅源电子新材料产业园二期、沁园春高性能功能性材料产业园二期、景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沁阳经开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以强链、补链、建链为重点,以招大引强为抓手,依托永润化工、晶英新材料等现有企业,引进年产200吨胺碘酮原料药及600吨系列液晶材料、溥澜晶英(沁阳)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有效推进了现有产业发展壮大和上档升级。同时,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与河南省科学院、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上海溥澜集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通了线索推介、委托招商、项目合作的新路径,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一期14个项目成功入驻。2024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个,总投资30.66亿元。

提“质”发展 激发活力

提“质”发展,激发活力,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沁阳经开区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修编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引导项目落地,通过区域置换在总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土地利用率;摸清土地家底,梳理20个地块约6233亩可利用各类产业用地,制作图谱保障项目用地;创建D级园区,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化工园区消防系统及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化工园区停车场及实训基地等项目,保障化工产业有序发展。

提“质”发展,激发活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沁阳经开区通过体制改革,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了机关运行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放权赋能,通过将各项手续办理流程和文件规范汇编《手续办理指南》向业主免费发放,邀请相关部门科学开展项目预审,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前置服务水平。2024年完成项目备案37件,计划总投资77.38亿元,当年备案开工项目29个,开工率78%。服务企业,实行“一对一”帮办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政企面对面’手续办理推进会”,协调用地规划、工程规划、环评、安评、能评、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部门业务骨干对28个项目手续办理问题逐个进行集中会诊、指导服务,并形成“问题清单”,持续跟踪落实,凝聚部门合力,提升手续办理效能;针对一些项目融资贷款、争取政策资金等需求,先后筹办了企业融资及科技创新座谈会、企业融资座谈会、外贸惠企政策宣讲会等活动,为企业掌握惠企政策助、力项目建设搭建平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本组照片均由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