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0日

武王街道

拼经济谋发展 干在前作示范

本报记者 王 颖

在位于武王街道的鑫恒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加紧生产。

在张弓村烘干项目车间,工人在晾晒烘干后的地黄。

王母泉村的乡村小游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发展大棚蔬菜特色种植,助力村民增收。

在秦庄村集体经济企业的毛纱厂生产车间,工人在查看设备运转情况。

网格员入户走访。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王颖摄)

核心提示

拼经济谋发展如谋战局,于关键处落子,方能制胜。作为马村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武王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一区两城三基地”战略部署,坚持“四个聚焦”,强力推进“三十工程”,以“干则必成、干则必胜”的信心决心,干在前作示范,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强招商、促发展,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强化政治引领。旗帜鲜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规划、部署、统筹安排各项重点核心工作,长期坚持周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党支部书记及中层管理人员的述职汇报与领导点评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和责任落实,高效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关键任务,构筑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夯实基层基础。2024年,围绕“331”工作思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抓实工作载体、补齐短板弱项,做到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推动“五星”支部建设走深走实,创建“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2个。创新微网格员“175”工作方法,以“党建+网格化精细服务”为内核,优化设置网格22个,微网格172个,构建基层治理“一张网”。采用“收集、分类、处理、反馈、归档、跟踪、回访”7步工作法,做到走访、排查、关心、服务、解决“五到位”,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依托街道、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累计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20余场、开展“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10余场。做好后备干部“选苗”“育苗”,辖区人才库已纳入142人,其中党员48人。

坚持正风肃纪。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上级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和党的有关廉政理论学习,利用党支部会、民主生活会、“月初干群连心会”等载体,加强党纪党规和政治纪律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以常态化监督为抓手,狠纠“四风”,充分发挥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坚持以案促改做好“廉洁从家出发”方面工作。

经济发展向新提质

经济发展高质量。2024年,武王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一区两城三基地”发展理念,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推动产业集群强链,税收完成2.5亿元,位居全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9.48亿元,项目入库完成5个,“四上”企业入库4个,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4亿元。

筑巢引凤再发力。聚焦医药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共对接落地各类招商引资项目4个,总投资34亿元。积极走出去、热情请进来,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外出赴北京、天津等地开展招商考察20余次,多方联系对接意向企业15家,达成合作意向企业5家,积极对接线索项目,主动邀请意向企业考察9次,对接洽谈充电桩、甲醇新能源加注站等一批项目。

项目为王快推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推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工作机制,紧盯项目共性需要和个性需求,靠前服务、创新作为,高效解决用工、用地、融资等难题,统筹做好数据、创新等新型要素供给,不断提高资源要素保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实行“首席服务员”制度,定期到企业收集项目手续办理和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叫响“有困难,找街道”的服务口号。以“企业服务年”为抓手,为焦作丽珠艾普拉唑、鑫恒重工等重点项目协调处理土地平场、环评批复、高压线迁改、施工用水用电等20余个问题;帮助健风生物梳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开工许可证材料清单,2天内即完成了规划许可证的办理;主动对接市、区住建局加快健风生物审图进度,将审图时间由原先的60天缩短至20天;解决焦作丽珠艾普拉唑项目推进中的环评、安评等事项,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20天完成了健康元高端药征地拆迁工作。

特色产业兴乡村。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瞄准毛纱产业市场前景,决定以秦庄村毛纱厂为核心,辐射带动郭张弓村、范张弓村等周边村围绕毛纱产业延链补链,谋划建设纺纱小镇,实现链链不断、携手发展。挖潜资源优势,通过“产业资金配套+社会资金+村集体自筹”方式,盘活张弓村闲置厂房,引进2条食品药品节能型烘干生产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张弓村、郭张弓村、范张弓村、邓庄村、北孔庄村、西孔庄村6个村抱团发展。目前,武王街道9个村中已有5个村确立了主导产业,还有4个产业项目已经谋划好,预计今年可实现街道村庄产业项目全覆盖。

民生幸福持续加码

民生实事办到心上。坚持“四个聚焦”,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等民生热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标准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成老年食堂1个、老年餐桌2个,累计开展老年主题活动20余次。依托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推行“儿童督导员—儿童辅主任—专业社工”三级齐抓共管机制,筑牢未成年人守护防线。聚焦农村剩余劳动力,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活动,组织开展人才技能培训会、送岗进村等活动,实现新增就业人员385人。

和美乡村美美与共。以打造宜居和美乡村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环境整治和基层治理,创新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清单制”模式,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新时代文明实践评选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2024年以来,共打造美丽乡村3个,创建省级森林示范村1个。

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精准施策补齐短板,2024年度建成标准化卫生室8个,整治“空心宅院”21处,实施农村道路“白改黑”1800余米,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进乡村,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春来潮涌东风劲,奋楫扬帆启新程。项目施工一线,车辆穿梭、紧张有序;企业生产一线,机声隆隆、订单充足;保障发展一线,靠前服务、护航发展……这个春日里,武王街道处处迸发着拼经济谋发展的火热场面。冲刺“开门红”,奋战“全年红”,奋进武王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开足马力、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