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8日

修武县:激活“红色细胞” 锻造先锋队伍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本报通讯员 秦小雪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近年来,修武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为主线,聚焦发展党员质量、教育培训实效、流动党员管理、作用发挥机制等关键环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严把三个“关口”

全链条提升发展党员质量

发展党员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修武县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严格程序、优化结构、强化跟踪,实现全流程管控,确保新发展党员素质过硬。

严格政治审查,守好“政治关口”。修武县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落实“两统一三审查”,建立县级联审工作制度,协调执纪执法部门对各乡镇吸纳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进行联审,逐一“做体检”,凡联审发现问题的,一律不予发展,坚决杜绝“带病入党”。

坚持优化结构,守好“质量关口”。修武县开展发展党员“拓源培优”工程,加强从返乡创业人员、村级后备干部、退役军人、毕业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青年,分类建立发展党员后备力量库,不断充实党员队伍“新鲜血液”。聚焦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壮大基层党组织力量。截至目前,修武县已动态储备优秀青年1200余人。

坚持严格环节,守好“程序关口”。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发放《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明确“5个阶段25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编号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双推双评三全程”,对发展对象进行全程纪实,实行发展党员档案“交叉互检、定期抽检、逐级审核”。2024年以来,该县共对468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动态跟踪,实现“一人一册一号”管理。

创新载体强根基

多维赋能党员教育培训

修武县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党员能力素质的关键抓手,突出政治引领、需求导向、数字赋能,构建分层分类、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构建“三级联动”学习矩阵。县级开展重点培训。以政治忠诚、党性、纪律和防范化解网络舆情教育等为重点,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党内法规、理论知识、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乡镇落实灵活补训。通过广泛发掘师资力量,动员道德模范、“五老”人员等组建讲师团,开展“互访互学”等,为更多基层“头雁”提供业务指导;支部用活日常培训。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选树优秀党员代表上讲台,讲心得、谈体会,结合自身经历上好“乡土党课”。

打造“线上教育”掌上平台。依托焦作“党建e家”云平台、修武党建微信公众号、远教站点、支部党员微信群等平台,将党员学习教育延伸到云端,引导党员干部利用碎片时间开展“掌上”学习;依托“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充分运用“云课堂”,组织万名党员同上一堂党课,近万名党员有序有效参与学习观看。

强化“实践教学”场景应用。在企业设立“车间党课”,组织技术骨干党员开展“技术党课”分享;在田间地头开设“实景课堂”,由农技专家党员现场讲授现代农业技术;甄选现场教学点30个,规划红色记忆、奋斗业绩、基层党建、特色产业、精品民宿5条研学路线,推动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促进党员、干部筑好党性修养的“钢铁长城”。

破解管理难题

精准施策抓实流动党员管理

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问题,修武县坚持“摸清底数、丰富载体、示范带动”三管齐下,让流动党员心有所归、学有所获、行有所为。

摸清底数,确保流入流出“不断链”。依托“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按照“摸清底数、全面覆盖、动态更新”原则,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全面开展流动党员排查登记,动态实行“流入报到、流出登记、流回注销”工作方法,确保流动党员“不遗漏”“不失联”。截至目前,全县397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管理。

丰富载体,确保教育管理“不掉队”。坚持“线上送学”,依托党建e家、支部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各类学习资料,确保“流动不漏学”;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1名党员结对帮扶1名流动党员,随时掌握流动信息、日常动态等,切实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跟进到哪里。

示范带动,确保作用发挥“不缺位”。在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时机,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积极举办“乡情恳谈会”、座谈会,引导流动党员畅谈外地发展经验、先进技术和创业体会,为家乡建设发展贡献“金点子”。对其中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群众拥护的,及时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

搭建实践平台

激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修武县坚持“让党员站在C位”,通过搭建载体、创设岗位、典型引路,推动党员在改革发展一线亮身份、作表率、建新功。

乡村振兴当先锋。创新开展“双强”党员致富带富行动,聘请20名有经营头脑、管理经验、致富思路的党员领办村集体经济项目,并给予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鼓励扶持党员干部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周庄镇党员致富带头人李佳琪,依托面粉公司,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覆盖91户农户年均增收1170元。

基层治理作表率。创新开展党员义务工、合家积分“三色管理”行动,全县4500余名农村党员成立200余支志愿服务队,在五一、十一假期,深入各旅游景区、主要路段、停车场所等开展旅游咨询、路线推荐、交通引导、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全力护航旅游高峰;在“三秋”“三夏”期间,主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留守老人,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割粮食,切实帮助群众纾困解难。

创新攻坚显担当。在全县机关党组织中创新开展“三亮三比三提升”行动,各窗口单位把靠前服务、高效服务作为服务标准,定期评选党员先锋岗,公布承诺事项,接受社会监督。64家县直单位设立党员先锋岗434个,帮助解决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治理等各类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走在前、作表率、当先锋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