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12日
绿水青山入画来 北山蝶变满目新
——写在《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八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张 苗
初春时节,踏入焦作北部太行山区,仿佛走进一幅雄浑壮阔的山水长卷。
巍峨青山连绵起伏,天空中白云悠悠,蜿蜒的山路上,徒步者、骑行者惬意穿行,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依山改造的特色民宿点缀其中,与自然风光相融……随便按下快门,处处都是绝美的生态景致。
这一幅幅生态美景的背后,是焦作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铁腕治理北山的有力见证。《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北山条例”)自实施以来,就成为守护北山生态的坚实护盾。
八年来,在法治力量的保驾护航下,北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曾经荒芜的山坡在悉心治理下重披绿装,野生动物的踪迹日益常见,生态多样性得到显著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北山的“金字招牌”,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吃起“生态饭”,“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
“北山环境好,空气清新,每天早上我都来这儿健身,心情别提多舒畅了。”家住南太行·花海附近的居民张玲玲满脸笑意,话语里满是对北山今昔变化的惊叹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曾经满目疮痍的北山,如今正逐步恢复生机,而这一切,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引领。市北山联席办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核心,依托《焦作市北山修复利用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将保护资源视为责任,将保障发展当作使命,为北山的生态发展勾勒出清晰蓝图。
我市北部山区面积大,山路纵横交错,守护这座大山,难度不小。如今,科技力量强势注入,卫星遥感、天眼系统全面覆盖,让北山的每一处角落尽在掌握之中。被称为“前沿哨兵”的北山监督员们,每天穿梭于山林间,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和车辆,及时上报至市北山联席办。
这些技防手段与巡查督查人防紧密配合,构建起一张密不透风的保护网。2024年,涉及北山的多起大案要案被联合查处,26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私采乱挖、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依法保护北山的良好氛围愈发浓厚。
在严守生态底线,保护北山的同时,市北山联席办全力服务好重点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年底,通过联合执法,有力保障了沿太行高速公路、东部商砼园和西部商砼园、佰利联、多氟多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求所有进驻北山的项目实行报备制度,属地政府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项目建设和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我们要实现双赢。”市北山联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实现全域覆盖监管,“人防+技防”督导巡查网络不断强化,2024年,共联合督导166次,交办线索5件,督办案件5件;北山监督员共巡查3168次、反映各类线索63条,接到群众举报线索30起,查证属实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4名,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极大震慑。
北山条例得以高效施行,离不开多方协同努力。市委、市政给予大力支持,为北山条例落地推行提供坚实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监督职能,推动北山条例的科学制定,持续监督执行情况,确保法规精准发力;市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组织各界别委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北山生态保护凝聚广泛共识。全市人民积极响应,从自觉爱护北山一草一木,到主动监督举报破坏行为,构筑起守护北山的坚固防线。
同时,全市各相关部门紧密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让曾经受损的山体重披绿装;市水利局聚焦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北山的水土环境;市生态环境局严密监测空气质量,守护北山的蓝天白云;市林业局积极建设义务植树基地,为北山增添更多绿意;市文广旅局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将北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北山条例实施的八年,是北山生态复苏的八年。北山在法规的持续护航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更加迷人的生态魅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