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17日
浅谈太极拳运动中的“双重”
□李欣亮
什么是太极拳的“双重”?“双重”是指太极拳运动中双方力量均等对抗、虚实不分的状态。例如,在肢体层面,两腿均分重心,导致动作迟滞,双手同时发力顶抗,失去变化空间;在劲力层面,与对手“硬碰硬”,陷入力量比拼,无法以柔克刚;在意识层面,执着于招式对抗,忽略“舍己从人”的应变原则。
太极拳强调“双重”则滞,本质在于违背“阴阳相济”的法则。当虚实、刚柔、动静失去动态平衡,身体与意识便如两军对垒般僵持,丧失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核心优势。
那么,如何避免“双重”?我认为应回归阴阳辩证的三大法则。一是虚实分明,从“均分”到“偏沉”。“偏沉则随”是破解“双重”的关键。太极拳要求重心始终单重,如“虚领劲”与“气沉丹田”形成上下对拉,又如推手中一腿为实(阴),一腿为虚(阳),通过虚实转换实现“随屈就伸”。例如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前腿承重为实,后腿轻灵为虚,进退皆可瞬间变转。
二是粘走互化,从“对抗”到“循环”。“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揭示了劲力的流动性。粘(阳)是控制对手劲路,走(阴)是顺势化解,二者需如阴阳鱼般循环无端。实战中,若对手用力推来,我以“捋劲”化其力(走),随即以“按劲”反击(粘),避免与对方劲力正面对冲。
三是周身一体,从“局部用力”到“整体协调”。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通过腰胯带动四肢,形成“整劲”。例如陈式太极拳的“掩手肱捶”,发力时虽以一拳出击,但力量源于脚蹬地、转腰、送肩的联动,避免手臂单独用力(局部“双重”)。
(作者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