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1日
为全民睡眠健康保驾护航
——走近市精神病院睡眠医学中心医疗团队
本报记者 朱传胜
业务精湛的医护团队。
患者在进行经颅磁治疗。
患者在进行虚拟现实(VR)心理健康训练。
当夜幕降临,城市逐渐归于沉寂,然而,无数人却在黑暗中与睡眠障碍顽强抗争。夜不能寐、晨起疲惫、多梦易醒等问题,如阴霾般笼罩,威胁着3亿国人的健康。
在国家高度重视,将“全民睡眠健康”列为重点任务的大背景下,焦作市精神病院睡眠医学中心勇挑重担,凭借专业的诊疗服务,成为守护睡眠健康的中流砥柱。
2025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在世界睡眠日前夕,记者深入这个医疗团队,挖掘他们守护睡眠健康的动人故事,亲眼见证他们为提升全民睡眠质量所倾注的心血与不懈努力。
前瞻布局 开启睡眠诊疗新篇
市精神病院党支部书记程群指出:“睡眠是健康的重要防线,持续慢性失眠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引发躯体和精神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数字时代电子设备普及,进一步压缩了人们的睡眠时间,让问题雪上加霜。睡眠不足的人白天易嗜睡、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影响工作,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研究表明,睡眠不足7小时会增加车祸风险,不足4小时风险更高。”
2018年,在程群的积极推动下,焦作市精神病院将其睡眠监测室升级为睡眠医学中心。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睡眠诊疗服务。经过数年努力,凭借专业、精准和贴心的服务,该中心已成为守护公众睡眠健康的重要支柱,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并吸引了洛阳、许昌、开封、济源等地的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多管齐下 构建睡眠健康防线
走进睡眠医学中心,舒适的就诊环境让人放松。从宽敞的门诊大厅,到安静的睡眠监测区,再到温馨的病房,这里形成闭环式一站式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该中心氛围安静祥和,装饰温馨,不像传统医院那般嘈杂,更像能让人安心调养的疗养院,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
精准医疗是该中心破解睡眠难题的关键。该中心配备多导睡眠监测(PSG)、便携式睡眠监测等先进设备,能全面精准监测患者脑电、心电、呼吸、血氧、肢体动作等,并出具专业分析报告,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无论是常见的失眠、情感障碍伴发失眠,还是罕见的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障碍等,患者都能获得个性化治疗方案。
院长郝霄波介绍:“中心采用多学科协同的综合治疗模式,摒弃单一药物疗法。我们会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精准选用药物,力求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环节。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心理治疗师通过一对一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睡眠认知,如“必须每晚睡够8小时”这类偏差认知。这些错误认知常导致患者对睡眠过度焦虑,加重失眠。通过心理治疗,患者能正确认识睡眠,减轻心理负担,改善睡眠质量。
该中心还引入经颅磁、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手段,如经颅磁刺激疗法(TMS)。这是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改善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治疗睡眠障碍。这种治疗安全、无痛,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此外,该院打破科室壁垒,构建多学科诊疗体系。针对压力性失眠患者,先采用现代医学药物缓解症状,随后由中医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及情绪疏导等方式,深入根源解决问题,调整身心平衡,预防复发。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为患者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家领航 打造卓越医疗团队
张春霞是副主任医师、副院长,也是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在睡眠诊疗领域造诣深厚、经验丰富。她曾发表专业论文,为精神疾病伴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参考。多年来,张春霞始终奋战在睡眠诊疗一线,用精湛医术和温暖关怀,为无数患者驱散睡眠障碍的阴霾。
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思宁是副主任医师和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从事临床心理工作长达17年。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他发表的多篇科研论文,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为睡眠障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张思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专业和耐心为患者排忧解难,成为患者信赖的“睡眠守护者”。
睡眠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温亮亮是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心理工作10余年。他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进修学习。温亮亮擅长诊治睡眠障碍及各种身心疾病,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认知行为治疗(CBT)和正念疗法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他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帮助许多患者走出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疾病的困境,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专业团队赢得卓越声誉,他们不仅在本院坐诊,还作为特邀专家助力多家综合医院,将专业力量与优质服务辐射至更广泛的医疗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成为精神卫生专业领域的标杆团队。
发挥优势 守护“一老一小”睡眠
“老年群体睡眠障碍普遍,老年痴呆症患者更突出。因大脑神经病变与退化,单纯用安眠药难以改善,还可能有风险。”张春霞说,近年来,该团队接诊大量老年患者,积累了丰富经验。该中心借助专业检查和评估工具,准确诊断老年痴呆症,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制订综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
青少年处于发育关键期,安眠药会干扰生理节律、影响激素分泌,增加药物依赖和滥用风险。张思宁表示:“针对青少年睡眠障碍,要采取个性化诊疗策略,以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治疗为主,促进其健康成长。”
高一新生小丽(化名)入学后因学习压力大、难以适应新环境,出现严重睡眠问题。她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精神恍惚的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人的陪同下,小丽来到市精神病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针对小丽的情况,该中心采用心理及其他综合疗法,帮助她调整负面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小丽摆脱了睡眠障碍,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得以顺利复学。
公益先行 传播睡眠健康知识
睡眠健康,是生活幸福的基石。然而,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却相对薄弱,这已成为解决睡眠问题的一大阻碍。市精神病院深刻洞悉这一现状,始终将提升公众睡眠健康认知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每年世界睡眠日都会精心筹备并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
在今年世界睡眠日,为了让更多患者摆脱睡眠障碍,该院不仅举办了大型义诊活动,还开展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针对初筛睡眠障碍患者推出半价优惠睡眠监测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益,为公众睡眠健康保驾护航。
顺应政策 推动全民睡眠健康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焦作市精神病院睡眠医学中心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优质睡眠诊疗服务。
下一步,医院将把睡眠诊疗热线纳入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患者可免费咨询。计划接入deepseek,提升睡眠障碍AI辅诊能力,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惠及更多患者。
市精神病院睡眠医学中心用专业和爱心守护失眠患者,帮助他们重获安宁睡眠。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为全民睡眠健康事业添砖加瓦,让更多人在睡梦中迎接美好明天。
(本栏照片由本报记者林晓实习生任柏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