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1日

温县自然资源局

“坡域经济”焕发生态活力

本报讯 “清风岭就是个大土坡。这里原来是我村的‘南柿园’,坡下种满了柿树,柿子果大味甜,每年收获时节,村民都来这里采摘。后来因为水土流失,柿树大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一棵百年的老柿树。今年我们在林业部门指导下,专门引进一批水果柿树苗进行栽植,圆了村里老人的柿园梦。我们准备把这里取名为‘清风柿园’作为纪念。”近日,在温县张羌街道杨沟村南的柿树种植园里,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忠义一边组织大家劳动,一边介绍重建柿园的初衷,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

柿树虽小,民心为大。乡村绿化,美化的是环境,回应的是群众尘封已久的乡愁记忆。为实现“地尽其利”,让群众共建共享生态红利,温县自然资源局积极应对林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乡村林业发展新思路,千方百计向荒地要空间,向荒地要效益,积极组织开展全县荒片、荒宅、荒院、荒沟排查摸底,因地制宜把“四荒”改造成“四园”(即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同时,县林业部门把实施荒地绿化、打造“摇钱树”工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用足用好上级政策资源,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鼓励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大家美、共同富”,全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近年来,全县先后有25个清风岭沿线乡村,通过引进乡土优良树种,创新性地利用各类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等,以花草为媒,蔬菜为介,为城镇微空间增添新景,并在村庄荒坡荒地种植柿树、桃树、石榴等经济林树种20余万株。一块块曾经无人问津的“边角料”转化为“睦邻花园”“爱心菜园”。越来越多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花园涌现,群众在家门口“方寸之地”也能感受“诗和远方”。

“在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前,这里原来是俺村倒垃圾的地方,污染严重,走在南边的路上就可以远远看到清风岭到处散落的垃圾,走近就能闻到难闻的气味。现在我们已经对荒坡进行了整理,并种上了柿树和花卉,目前在进行喷灌浇水。我们还准备进一步完善园区环境,将这里打造成休闲观光、采摘果实的生态园,并将落实树木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巩固苗木种植效果,保证柿园长远发展。”高忠义对柿园发展信心满满。

掬一束春光,种一隅美好。温县昔日的乡村小道,已变成一幅农、林、花、果、游相融合的田园画面,不仅增添了更多春意,也将在未来结出鼓起村民“钱袋子”的致富果,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面正在徐徐铺展。

(李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