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31日

亮剑移动源污染 聚力守护“怀川蓝”

——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整治工作纪实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激增,移动源污染已然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焦作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 朱传胜

移动源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战场

移动源污染泛指移动式空气污染源,其排放多集中在1~2米的近地面层,这一高度范围与人类呼吸高度重合,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为显著。同时,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大气中会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二次颗粒物等污染物,是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现象的重要成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

看似分散的“移动污染”却可能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氮氧化物总排放量的34%,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当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特别是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是重型货车环保达标监管的重要环节。如果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将导致一些超标车辆上路行驶,直接造成环境污染。

令人忧心的是,我市地处太行山南麓,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大气稳定度高又造成静风频率高,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均不利于城区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不仅如此,我市作为山西、河南重要交通枢纽,重型柴油货车尾气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车辆达标排放是有效降低移动源污染的保障,但日常检查中发现,一些重型货车车主恶意破坏车载排放诊断系统,导致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出现严重超标。”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目前,焦作市机动车保有量84.2万辆。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变化,我市将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机动车检测弄虚作假等行为,切实筑牢移动源污染防治防线。

如今在晋豫交界的交通要道旁,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正手持专业检测设备,对过往重型柴油货车进行尾气排放抽检。这是不少市民经常看到的场景,也是该支队守护“怀川蓝”的生动实践。

重拳出击

整治移动源污染的坚定决心

该支队在推进移动源污染整治工作中发现,使用作弊工具、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等是检测机构协助机动车通过尾气排放检测的惯用手法。在利益驱使下,此类造假行为给大气污染整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些机构的弄虚作假行为不仅严重扰乱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更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2024年7月23日,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通过河南省机动车环保监测监控平台,敏锐地发现修武县某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机动车检测数据存在异常。他们迅速行动,立即对该公司开展深入调查。经过缜密的调查取证,查明该公司为提高营业收入,竟然使用OBD(车载诊断系统)作弊器和电风扇等装置,修改车辆检测数据以干扰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其行为已经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24年8月26日,该支队果断将该案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于同日立案侦查,并对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案于2024年成功入选全省自动监测数据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这也是全省首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查处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数据造假案。这一案例的查处,充分彰显了该支队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和能力。

为提升全市打击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执法能力水平、持续保持打击弄虚作假的高压态势,2024年8月,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周密部署,组织开展了一场打击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实战大练兵比武活动。通过这场实战比武活动,全面考查参赛人员发现和检查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业务水平,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发现问题、固定证据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为后续的执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力整治机动车环检造假,还需要加强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监管合力。为了重拳出击治理移动源污染,2024年9月以来,该支队积极联合公安、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不断开展联合执法活动,通过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移动源污染违法行为。联合执法活动开展以来,各执法小组严格依据法定职责,按照分工和任务要求,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的日常监管力度。他们依法执法,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依法依规处理到位。

2024年10月10日,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相关部门配合下,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调查,成功破获一起机动车排放检验造假案件。温县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竟然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并出具虚假报告,涉案报告多达3264份,金额超26万元,其行为之恶劣,影响之严重,令人震惊。2024年10月21日,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立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该公司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24年11月6日,案件正式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据统计,2024年9月以来,焦作市环境执法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80人次,共完成汽车检验机构检查58家次、重型柴油货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检查2667辆,发现汽车检验机构环境违法问题10家次、立案处罚8起,共罚款87.88万元,其中涉刑案件2起,刑事拘留4人;发现机动车检验机构整改性问题58起,已责令企业立行立改。重型柴油货车违法问题182起,立案处罚103起,共罚款52.5万元;发现柴油货车整改性问题91起,已责令车主立行立改。这一组组数据,清晰地记录了该支队在移动源污染整治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怀川的蓝天白云,有效遏制移动源污染蔓延。

携手共进

移动源污染治理的帮扶行动

在重拳打击移动源污染违法行为的同时,该支队并没有忘记对企业的帮扶指导。他们深知,只有通过加强帮扶指导,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移动源污染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024年10月11日至12日,该支队集中举办了一场第三方监测、第三方在线运维、第三方机动车排放检验等领域数据打假专项帮扶培训班。此次开展的集中培训,既是教育、帮扶,也是警醒、警示。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为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环保管理指导,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加深企业对环保法律法规的理解,更加强了移动源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与责任感。培训期间,该支队还向参训企业每人发放一套培训资料,包括《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数据》《生态环境领域数据造假典型案例汇编》等书籍,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助力企业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此外,执法支队还定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在环保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们积极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企业采用低排放、低污染的移动源设备,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该支队将继续加强对移动源企业的环保监管和帮扶指导力度。他们将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确保移动源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同时,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解读,帮助企业解决在环保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通过监管与帮扶并重,执法支队将全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焦作贡献力量。

紧跟政策

持续整治移动源污染守护“怀川蓝”

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移动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但该支队深知,移动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025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刚刚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确认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变化,移动源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存在空间叠加效应。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移动源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污染”特征,移动源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战场,而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监管更是成为移动源污染治理战场的桥头堡。

基于这一形势,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移动源污染治理的重视,陆续出台一系列新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3月18日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此次修订聚焦解决当前检验检测造假成本偏低、从业人员责任虚化等突出问题,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进一步明确检验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管理人员职责,规范检验检测从业人员行为,压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切实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

《办法》规定,对未经检测出报告、替检漏检、篡改数据、伪造结果等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十万元;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致使检测报告数据、结果错误的行为,最高可处以五万元罚款,提升了检验检测机构故意违法成本,突出了执法力度。

3月27日,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机动车排放检验弄虚作假惩戒力度。

“这些新规,为我们今后的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说。

守护“怀川蓝”,是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使命与责任。该支队将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的要求,铁腕整治移动源污染,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用“铁军”精神守护怀川蓝天,让蓝天白云成为焦作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