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02日

老把式种出“香饽饽”

本报记者 董 蕾

本报通讯员 杜海珠

春潮涌动,孟州市化工镇高庄村张志平的三个育苗大棚里,西红柿、辣椒、茄子等20万株菜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他和母亲忙着起苗、装箱、装车,准备将培育好的蔬菜苗拉到集市上卖。大棚外,妻子张月玲和孩子们热情招呼着前来买菜苗的村民。

“每年3月到4月是卖蔬菜苗的好时候,全家老少都会来帮忙。”53岁的张志平笑吟吟地说着话,手上的活儿却一刻不停。

“老张肯吃苦、好钻研,现在超市里卖的‘稀罕菜’,在他这里基本上能找到菜苗。”村民杜华荣是张志平家的老顾客,每年都会和老姐妹们“组团”来这买菜苗。

张志平从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种菜苗,一种便是30年。起初他只是种些自家用的菜苗,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春季有买菜苗的需求,便慢慢扩大了育苗规模。

他经常外出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并摸索出了自己的“育苗经”。他不仅会使用营养钵育苗,更在营养土的配制上下足了功夫,育出的蔬菜苗根系发达,移栽的时候不容易伤根,满足了村民自家种植蔬菜的需求,成了村民抢购的“香饽饽”。他创新采用“棚中棚+保温棉”控温技术,实现了一个棚同时培育多种蔬菜苗,更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实现菜苗提早3-5天上市。他培育的菜苗长势茁壮、价格优惠,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每年能赚3万元左右。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