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4日

一面锦旗背后的“和解密码”

本报讯(记者胡月)近日,某管道工程项目部负责人手持一面写着“为工程保驾护航、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锦旗来到孟州市赵和镇调委会,专程向调解员璩方周和赵景锋表示感谢。

某管道工程作为孟州市境内的国家重点项目,前期施工时进展顺利。然而,今年1月,在村民李某家承包地附近施工时遭遇阻碍。据悉,工程队施工前进行过两次勘探改线,首次勘探时,预算按照种植药材地黄的土地标准制定;但二次改线后,施工现场变为未经开发利用的“白地”,赔偿标准由此产生分歧。李某坚持以最初的“地黄地”标准获取赔偿,工程队则依据现状按“白地”标准执行,双方僵持不下,经村委多次调解仍未能达成一致。

赵和镇调委会迅速受理此案,调解员璩方周和赵景锋立即展开行动。他们深入施工现场,走访周边村民,仔细查看相关证据,精准梳理出矛盾焦点——赔偿标准的差异。在首次调解中,双方各执一词,因分歧过大,调解被迫暂时搁置。

面对复杂局面,两名调解员深知,此纠纷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牵扯国家重点工程推进与村民合法权益保障的平衡。在第二次调解时,调解员转变策略,采用背靠背沟通方式。一方面,向李某详细解释土地集体所有制相关法律依据,指出其阻拦施工行为的不当性,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另一方面,向工程队着重强调保障群众利益的重要性,并提出折中处理建议。调解员依据李某提供的证据指出,工程队前期沟通中确有按“地黄地”结算的表述,这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若李某选择诉讼程序,工程队将面临不利局面。经过调解员耐心的说理释法,双方态度逐渐缓和。

最终,在第三次调解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工程队支付李某各项补助款1.8万元,李某收款后不再阻拦施工。随着双方签字确认,这起纠纷圆满画上句号,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扫除了障碍,也为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