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4日
太极拳“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陈永浩
太极拳,中华武术瑰宝,发源于温县陈家沟。作为陈式太极拳小架传承人,我7岁时因为半个西瓜,开始了学拳之路。“来!学一个‘金刚捣碓’,一会儿让你多吃半个西瓜。”爷爷说。我兴奋地答道:“中!”简单一站,就开始跟着爷爷比画起来:“金刚捣碓”“懒扎衣”“六封四闭”……同时,口中还跟着口令习练。起初,我对这种“慢”感到焦躁。每一个动作都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撩掌”也是一挥而就,习练中夹杂着支撑应付,半晌过去,好在动作还算能够衔接起来,也如愿地吃了半个西瓜,很是满足。
长大成年后,我渐渐懂得“慢”的道理。太极拳的慢,原来是假慢。它外慢内快,外柔内刚,外静内动。它慢,是因为它不屑于快;它柔,是因为它不需要刚;它静,是因为它早已看透了一切动的虚妄。
如今,我也慢慢地了解太极拳内涵,以及家族传承。太极拳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九世祖陈王廷创编出太极拳。此后数百年间,陈氏族人代代相传,不断精进拳术体系。清末民初,高祖陈省三潜心钻研陈式大架、小架技法,融合创新,奠定了今日我们所习的架子拳基础,为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注入新活力。
历经岁月积淀,世祖陈长兴突破宗族传承模式,经杨露禅等先贤推广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分支流派。各派虽风格迥异,却始终恪守太极拳“以柔克刚、动静相生”的核心要义,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之势。作为陈式嫡传弟子,我始终坚持在守正基础上探索创新,近年来重点研究传统套路与现代健身需求相结合的路径。
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及非遗保护政策推动下,太极拳迎来空前繁荣。国家将其纳入全民健身战略重点,鼓励研习与普及。通过建立标准化教学体系、编纂教材、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等举措,推动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
作为陈氏后人,我将秉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原则,让传统武学智慧焕发时代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