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9日
武陟:农田春收忙 特色产业兴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李梦茹
俗话说“春种秋收夏耘冬藏”。连日来,记者却在武陟县多个地方感受到“春收”的场景。
4月14日,走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武陟县北郭乡蔡庄村(怀药种苗繁育)地黄脱毒种苗繁育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挖、分拣、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育了6亩半地黄种苗,1亩地能育苗5000斤左右。这些地黄种苗挖出来后还要进行挑选、切块,再拌上生石灰杀菌后种进大田,这样种出来的地黄抗病性强,产量也高。”正在田间忙碌的地黄种植大户冯龙胜告诉记者。
依托地处黄河滩区的土地资源优势,今年58岁的冯龙胜还流转了80亩土地种植地黄。“大田里种的都是我们自己培育出来的种苗,种不完了还可以对外售卖,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每亩地黄种苗预计收益超万元。”冯龙胜笑着说。
蔡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地黄种苗繁育专业村,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金字招牌,2019年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通过流转土地,进一步扩大地黄种植面积。同时,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通过技术指导等方式,提档升级地黄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初步形成了集品种引进、种苗繁育、基地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蔡庄村地黄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地黄种植大户300多户,其中种苗繁育户有80多户,仅此一项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这边地黄种苗采挖正忙,那边羊肚菌喜获丰收。
走进武陟县西陶镇张武村泰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羊肚菌种植大棚,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长势喜人,错落有致地“绽放”在田垄上,散发出淡淡的菌香,村民们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有17座大棚种羊肚菌,现在正处于采摘高峰期,每天可采摘上千斤,每座大棚收入预计在3万元左右。”谈及羊肚菌的经济效益,该合作社负责人李永胜难掩喜悦之情。
“羊肚菌属于低温型食用菌,对气候环境比较敏感。我们投资500万元建设了智能温室大棚,并配备了监控、灌溉、排水等先进设施,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羊肚菌的质量和数量。”李永胜介绍。
为了延伸产业链,提高羊肚菌的附加值,该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烘干设备,将鲜羊肚菌加工成干品,不仅解决了鲜菌贮存和运输的问题,还延长了销售周期。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将羊肚菌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陟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特色农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
目前,武陟县共有各类大棚1042座,主要种植草莓、黄瓜等果蔬和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4.5万亩,“四大怀药”专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115家,“四大怀药”加工企业267家,呈现出一年四季忙生产忙收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