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1日

齿间细雕琢 碑从口中来

——记武陟县中医院口腔科主任李德增

武陟县中医院口腔科主任李德增。本报记者 石媛媛 摄

口腔科建设得到院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董红丹 摄

李德增(左)跟患者沟通病情。

本报记者 石媛媛 摄

专家简介

李德增,武陟县中医院口腔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口腔工作20余年,历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口腔医院管理分会委员、焦作市口腔医学会副主委、焦作市口腔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武陟县口腔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河南省口腔类执业医师技能监考考官等。

本报记者 詹长松 石媛媛

看片、诊断、治疗……4月15日一上班,武陟县中医院口腔科主任李德增就“高速运转”起来,悉心接待每一位来就诊的群众,用自己高超的技术为他们解除口腔疾患。

“很多患者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在为他们做好治疗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温馨的服务。”临近中午,李德增才稍有闲暇。

一个县级中医院的口腔科,缘何能吸引众多外地患者前来就诊?也许是看出了记者的疑惑,李德增笑着讲起了武陟县中医院口腔科的发展历史,以及他自己的从业履历。

“2002年,我从郑州大学口腔专业毕业后,就来到科里工作。”李德增说,当时的口腔科加上他一共3个人,跟五官科没有分列,连一台正规的诊疗设备都没有,可谓“一穷二白”。

院领导看到有“新鲜血液”注入,为科室带来了活力,开始更多的关注口腔科的发展,经常到科室询问业务开展情况,加大支持力度。当年就凑了近5万元,购置了当时在武陟县处于领先水平的第一台牙科综合治疗机,并把口腔科从五官科单列出去,任命李德增为负责人。

“正是领导的关心、关注和关爱,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回报医院和领导的信任。”李德增说,他在全县医疗单位里,最早建立“电话回访患者”制度,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增加互动、增强信任,下足了“把患者当家人”的笨功夫;通过大学同学引荐,前往广州、温州等南方发达城市口腔医院进修,学习最先进的前沿技术;还邀请华西口腔种植医院的专家教授到医院开展现场教学。

我们常说,一份付出才有一份回报。这句话在李德增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曾经是“三人一室一设备”,到如今的1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专科,几十名医护人员,细分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修复科、正畸科、儿牙科、牙周科、种植科等10余个科室,100多台现代化诊疗设备,尤其不久前又引进了3D打印义齿设备,无不凝结着李德增的心血和付出。

从业20多年来,李德增在不断追求技术提升的同时,始终把患者的满意放在心上。“优牙一生 众口皆碑”“妙手牙科 德医双馨”“仁心仁德好医生 全心全意为患者”……在口腔科的走廊上,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无不彰显着对李德增和武陟县中医院的高度认可。有就诊数据佐证,目前李德增带领的口腔科每年门诊量达数万人次,其中有10%的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他们的满意,就是我们最高的追求。”武陟县中医院院长张保平说,李德增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在全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医院将以他为榜样,持续开展“名院名医生”打造活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