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2日
武德镇
增强“绿色家底” 提升生态“颜值”
本报讯(记者王爱红 通讯员靳世强、刘明阳)挥锹铲土、扶苗培土、提水浇灌……在温县武德镇马武线沿线,伴随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人们合力为“美丽武德”增添新绿。这场“见缝插绿”行动,正是武德镇以“三整治两提升”为抓手,撬动全镇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绿色变革的生动缩影。
近期,武德镇聚焦“三整治两提升”,将植绿护绿作为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生态发展的突破口,以“一棵树”为纽带,串联起生态规划、绿色产业与美丽乡村的系统性工程。
为推动植绿护绿工程取得实效,该镇落实“三包三定”责任制,以点长包片区、机关干部包路段、村干部包庭院的举措,定树种、定标准、定管护,通过因地制宜选择树种、抓好树苗管护,实现“栽、管、护”全链条管理,不断增强美丽乡村的“绿色家底”,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绿色愿景成为现实。
如今,沿着武德镇生态廊道前行,“点上造景、线上成荫、面上织网”的绿美格局初步形成。该镇多次组织机械对路域环境进行整治,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汇聚共创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马武线南侧主干道两侧海棠、广玉兰构筑起“绿色走廊”;农家庭院栽种软籽石榴、冬枣等经济果树,形成“花果庭院”;街巷绿植簇簇拥拥、生机盎然,更显乡村活力;臭水坑塘综合治理,废弃垃圾坑回填复耕,撂荒宅基地打造成小游园……一桩桩一件件造绿之举,汇聚成提升乡村生态“颜值”的大事业。
既算生态账,也算经济账。在武德镇,绿色资源成功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清澈的济河岸边,艾草种植园区内艾草破土而出,在春的绿意里厚植发展希望。艾草加工作为特色产业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增收12万余元。在亢村,蔬菜大棚四季常春,茄子、黄瓜等绿色蔬菜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点亮了群众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