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6日

打好麦管组合拳 分类施策保丰收

本报记者 王爱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正值夏粮生产关键时期,连日来,我市按照省委麦田管理视频调度会议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抓好麦田管理,千方百计夺取夏粮丰收。

焦作是闻名全国的小麦高产区,今年全市麦播面积249.39万亩。针对今年以来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情况,如何让小麦“吃饱喝足”,实现丰产丰收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早安排部署,一场紧张有序的麦田管理行动在怀川大地全面展开。

部门联动,打好组合拳

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浇麦工作的紧急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广泛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抗旱浇麦,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市小麦苗情长势持续向好态势;2月份就组织全面排查全市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先后排查机井、管涵等设施5万余处,对发现的问题一井一策,及时组织修复,确保用得上、浇得好;成立4个市级专家指导组分包县(市、区),会同市、县4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抗旱浇麦一线,指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分类施策,示范带动群众科学开展抗旱浇麦。

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源,及时开闸放水,努力扩大浇水面积。我市充分利用29座中小型水库蓄水,可用水总量2332.46万立方米;积极组织引沁、广利等8个灌区引用地表水服务农业生产,累计供水9254万立方米,灌溉农田55.9万亩次。

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预测预报,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

在我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电力等部门联动协作,科学调配资源,全力保障农田灌溉需求,护航小麦生产。

不等不靠,打好主动仗

自走式喷灌机、立杆式喷灌、滴灌、微喷……为给小麦“解渴”,沁阳市王召乡东里村种植大户陈拂晓几乎用上了所有灌溉设备,地里20余眼机井同时抽水作业。4月19日,他种的1300亩小麦浇完了第六遍水:“今年不同往年,为了收成好,不行还可以再浇。”

我市上下不等不靠,积极抗旱浇麦,广袤田野间,随处可见喷射的水花和农民忙碌的身影。

为满足麦田灌溉用电用水需求,孟州市化工镇成立20支由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保障服务队,24小时保障供水供电。

为动员群众科学抗旱,博爱县磨头镇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强化宣传,线上利用微信群、短视频推送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线下组织党员干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一对一”指导,用墒情数据对比、病虫害案例等直观方式引导农户开展抗旱行动。

抗旱浇麦战役中,智慧春管作用凸显,不仅改变传统灌溉模式,更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武陟县北郭乡岳马蓬村种植大户岳保红的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配备了整套半自动伸缩式喷灌设备,使用时通过水压将喷头升到地面所需高度,浇完地又能伸缩到地下50厘米,不影响地面机械化耕作。“现在3天就能浇一遍,省了近一半水,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岳保红种粮增收愈发有底气。

浇好“增产水”,丰收有保障。立春以来,我市小麦已浇水409.9万亩次。特别是4月19日省委麦田管理视频调度会议召开以来,全市浇水43.4万亩。

旱病齐抓,织密防控网

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一喷三防”关键时期,也是赤霉病防控“窗口期”。我市抢抓农时,抗旱浇麦和“一喷三防”两手抓,双管齐下护航夏粮生产。

病虫防治,贵在迅速。4月23日,温县赵堡镇南平皋村的麦田里,4架植保无人机在不同地块同时作业。“南平皋村的统防统治面积有950亩,今天一天就能干完。”赵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冯继凯说。今年该镇将对1.2万余亩种子田开展“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三四天就能完成防治任务。

连日来,温县利用165万元“一喷三防”财政资金,积极组织对11万亩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进行统防统治。各乡镇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穿梭有序,高效作业,全县“一喷三防”工作4月25日大头落地。

马村区为强化抗旱和病虫害防控措施,建立了“测报—分析—研判—预警—防控”机制,通过技术指导、防治检测、专家到田、服务主体、日调度“五位一体”综合措施,推动技术到田、农资到户、服务到点。

据了解,今年我市共投入财政资金1061万元开展“一喷三防”,其中温县、武陟县、修武县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统防统治;沁阳市、孟州市、博爱县免费向农户发放防治药剂,农户根据小麦生长进程自主打药。“一喷三防”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有机结合,目前已完成作业面积173.14万亩。

政府出钱科技出力,多措并举抗旱浇麦,及时开展“一喷三防”,我市通过打好麦田管理“组合拳”,分类施策确保夏粮丰收,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