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9日

书香浸润怀川 阅读漫卷城乡

——看我市以七大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助推文化惠民升级

4月23日,解放区学生路小学组织学生走进新华书店,开展读书日活动,以书香浸润童年。

本报记者 段美如 摄

4月23日上午,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书屋内书声琅琅,市委老干部局青年研习组在开展“与书相约·悦读人生”读书分享活动。

本报记者 段美如 摄

4月20日,马村区武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以“书香润童心 阅读伴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马 暄 摄

本报记者 段美如

当晨光轻吻解放区社区书架的瞬间,当VR眼镜在武陟田间唤醒沉睡的古籍,当企业车间的读书声与机器轰鸣交响……随着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我市以“文润怀川·书香焦作”品牌为轴心,全面开展覆盖城乡的七大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将全民阅读嵌入社区网格、融入企业车间、植入田间地头。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新型阅读空间142处,4月以来日均服务读者突破8000人次,“转角遇见书”已成为城市新日常。

社区书房变形记

“叮!您预订的《健康养生指南》已到站。”4月20日,解放区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开展“送书上门”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老人挑选合适书籍,让老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阅读乐趣。

在3公里外的解放区焦西街道电翔社区同样上演着温馨的画面:每天傍晚,“关机半小时”挑战赛准时开锣。祖孙三代围坐共读《乡土中国》,手机统统锁进特制“读书袋”。“现在小孙女到点就催我来‘抢座’。”居民张建国笑称,社区图书馆的藏书已被借阅出“包浆”。

在武陟县龙源街道小徐岗村,古籍遇上黑科技焕发新生。村民李建军戴上VR眼镜,指尖轻点便“走进”数字化《四库全书》:“原来乾隆年间抄书匠要磨秃3000支毛笔!”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农家书屋单日接待量飙升6倍,农技类电子书更是成为多数人的指尖“新宠”。

童书魔法学院真神奇

在山阳区委宣传部联合市图书馆举办的“4·23世界读书日‘科技阅读·数字体验’”活动现场,一面“智慧魔法墙”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9岁的刘雨欣正用手势召唤甲骨文动画。“‘书’字最早是手捧竹简的样子。”她兴奋地向小伙伴演示刚解锁的知识,这面10米宽的交互墙,通过AR技术将垃圾分类、太阳系知识变成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在蹦跳间记住知识要点。

在马村区农耕园里,孩子们诵读《悯农》时,身旁劳作的农民伯伯成了“活教材”。“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4月20日至23日,马村区武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以“书香润童心 阅读伴成长”为主题的读书系列活动,不仅有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与意义,更有“场景化阅读”,鼓励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在市图书馆一楼开放的“数字有声听书墙”,扫码即可跳转听书小程序,就能听见经典文学、世界名著、国学经典、诗词美文等各种分类1328册有声书籍。“有人教读,跟着背,三天记住整本。”图书馆里,孩子家长在群里疯狂分享这种趣味阅读的奇妙效果。

“夕阳红”遇上读书热

“宝姐姐,你这句‘好风凭借力’接得妙!”在解放区民生街社区的老年读书会上,该社区的老年旗袍队正把《红楼梦》经典片段搬上舞台。

高新区苏家作乡,听书设备成为新宠。面向银发读者,该乡开设“红色记忆”有声书课堂,有效激发了辖区群众的阅读热情。“学党史、读好书,这听书比看电视剧带劲。”辖区银发读者周卫国说。

纸页催生生产力

“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4月21日,在河南多福源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政协委员”之家举行的读书分享会上,中站区政协常委、多氟多实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多福源董事长李世轩分享着生产线藏着的“知识变现”密码,通过对《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专业书籍的学习,他带领多福源全体员工深耕“四大怀药”精深加工,研发生产出多款食药同源的健康食品,让知识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绽放光彩。

“书香建设既要造势,更要筑基。”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通过‘机关带基层、社区带家庭、学校带社会’的三级联动模式,已形成可持续的阅读推广机制。”最新统计显示,我市社区图书馆日均人流量较去年同期翻番,数字阅读接触率增长23个百分点,农家书屋使用率从不足30%跃升至68%,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印证着市民文化需求的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