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06日

梁保朝:用无私奉献书写为民情怀

梁保朝在村里维修水泵供电设备。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摄

本报记者 杜挺勇

“这么多年,老梁不光上门给俺理发,还陪俺唠嗑,俺心里特别温暖……”近日,马村区马村街道靳作村的赵大爷理发结束后,对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的梁保朝夸个不停。

在靳作村,提到老党员梁保朝,无人不竖大拇指。

“老梁是个热心肠,总是骑着三轮车、挎着工具包,哪里需要帮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是很多村民对梁保朝的评价。

梁保朝今年65岁,是靳作村老兵志愿服务队队长。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却从未磨灭那颗炽热的为民服务之心。身患尿毒症十几年,他依旧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1978年,梁保朝投身军旅,开启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在部队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铸就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退伍回到靳作村后,梁保朝把对部队的热爱转化为对家乡的奉献,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技能和知识,他主动为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谁家的水管坏了、电线出故障了,只要一个电话,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地帮忙维修,成了村里的“万能维修工”。

在服务过程中,梁保朝处处留心。时间久了,他发现一些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等原因,理发成了难事。年轻时在部队学会了理发,梁保朝便拿起工具,开启义务理发之路。

最初是帮本村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村民理发,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靳作村有个会理发、热心肠的梁保朝,来找他理发的人也越来越多。梁保朝并没觉得生活因此被打乱,反而是越干越有劲。最多时,一天能服务十几个村民。

理发工具换了一批又一批,梁保朝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始终如一。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对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认真记录名字和下次需要理发的时间。按照记录,风雨无阻,上门服务。

当然,梁保朝服务的范围绝不限于理发和维修。村民只要遇到困难,不管大小事,他都会帮忙。

有一次,一名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后发现无法用水,检查发现是水管阀门被人关了。本来还有点生气,打听后瞬间暖心。原来,该村民家中长期无人,一年夏天,其家中的地埋管道忽然破裂,水漫到邻居家。“爱管闲事”的梁保朝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忙清理积水,自掏腰包购买材料解决漏水问题,并将入水阀门关闭。了解情况后,该村民主动登门向梁保朝表示感谢:“有老梁在,家里没人也放心。”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两家亲友因老宅问题产生纷争。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梁保朝配合村干部四处翻阅材料找依据,多次上门劝说,最终让亲友和好如初;一对夫妻闹矛盾,媳妇回了娘家,男方请求梁保朝帮忙劝说。梁保朝啥也没说,就收拾行李陪同前往。本身患有疾病,加之舟车劳顿,中途因为身体不适,梁保朝还到医院进行治疗。这种态度,让夫妻俩深受感动,重归于好。

依靠真情奉献,梁保朝赢得好口碑,也逐渐感染了身边人。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在村里支持下,梁保朝组建了靳作村老兵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村里各项事务,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无论是帮助村民抢收粮食,还是日常关爱困难群众,再或者开展安全宣传,处处都能看到志愿服务队队员忙碌的身影。

特别是每年“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梁保朝总是冲锋在前,顶着炎炎烈日,带领队员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为了能让粮食及时收割、晾晒,他和队员们连续早出晚归,不辞辛劳伸出援手。

村民赵某年龄大了,有一年儿子在外地打工无法回家。望着收割完的麦子发愁时,梁保朝带领志愿服务队及时赶到,帮助解决燃眉之急。赵某感激地说:“老梁,真是谢谢你们呀。咱马村的志愿者,真中!”

开展志愿服务,梁保朝其实真的不容易。身患尿毒症十几年,身上插着连接尿袋的软管,行动多有不便。但是,他从不把自己的困难挂在嘴边,总是默默地承受病痛,一如既往地开展服务。

他是村民生活的贴心人,是优秀老党员的杰出代表。如今的梁保朝,还在默默奉献,也感染着身边更多人,不断奉献光和热,让乡村更和谐、让生活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