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0日
如何防治夏季臭氧污染
随着夏季的到来,臭氧污染逐渐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与公众熟知的PM2.5不同,臭氧污染更具隐蔽性,但其危害不容忽视。
自然界中的臭氧90%存在于大气平流层,这就是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植物和农作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物圈。但是臭氧一旦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就会诱发其他大气光化学反应,形成近地面“臭氧污染”,对地球环境造成伤害。
不同于PM2.5,臭氧污染并非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导致,而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主要来源于石化、印刷、涂装等行业释放、机动车排放、油漆、溶剂、加油站挥发等。夏季高温、强光照和静稳天气会加速这一过程,导致近地面臭氧浓度超标。
臭氧污染有哪些危害呢?它会影响人体健康刺激人的呼吸道,引发咳嗽、胸闷,长期暴露可能损伤肺部功能,加重哮喘等疾病;同时臭氧污染能够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此外臭氧还是温室气体之一,加剧全球变暖。
为应对夏季臭氧污染,每年各地生态环境部门都会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一手抓减排、一手抓管控”,不断降低大气臭氧浓度。
工业减排:在不同污染天气预警级别下,对重点行业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应急减排管控,包括对企业实行错峰生产、限产、停产管控。交通管控:加强高排放车辆限行,鼓励新能源车使用;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怠速排放。生活减排:避免日间喷涂、装修等VOCs排放行为;选择夜间加油,减少油气挥发。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群众也要尽量在臭氧超标时段(午后至傍晚)减少户外运动,加强自我保护。
臭氧污染防控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减排、精准治理,我们能够有效降低臭氧浓度,守护夏季的蓝天白云与健康呼吸。
本报记者 韦 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