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3日
武陟县大封镇:
红白理事会“小支点”激活文明新风范
本报讯(记者段美如)“彩礼不超3万元,宴席每桌成本控制在200元以内……”在武陟县大封镇,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正悄然改变着乡村习俗。2024年以来,该镇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东唐郭村党群服务中心,红白事操办标准展板格外醒目。由村组干部、党员和乡贤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建立起“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定”全流程机制,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指导,既当“服务员”又当“监督员”。
在董宋村,2024年6月为儿子办完婚事的村民张胜利算起经济账:“以前娶亲要‘三金一冒烟’,现在省了车队、减了席面,一场婚事少花5万多元。”自武陟县新出台的红事新办“优十条”、喜事简办“红十条”后,该镇通过制定《文明操办红白事指导手册》,明确婚宴桌数、丧事不摆流水席等细则,配套建立“红黑榜”评议制度,让攀比之风失去滋生土壤。
为破除遇事“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大操大办的旧观念,镇村两级开设“移风易俗大讲堂”,培育文明新风示范户。“以前办红白事,村里人为了面子,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哪家都不愿被比下去,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只要听说谁家有红事或白事,理事会成员就会去串门、聊天,劝导大家不要大操大办,为省钱省心的新观念扎下了根。”大封村一位村民感慨道。
乡风文明建设既要立规矩更要树标杆。该镇推行的“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将移风易俗纳入积分管理,文明家庭可凭积分兑换农资、生活用品,实现了“有面子更有里子”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