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4日

谢芳:化繁为简安民心

谢芳在审理案件。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

本报记者 郭嘉莉

建设工程纠纷专业性强,审理事实复杂,法律关系交织,涉及多个主体、环节、程序,且证据材料数量大,审理难度大。为妥善化解此类纠纷,市中级法院环资庭员额法官谢芳拿出穿针引线的功夫和化繁为简的方法,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探索建设工程纠纷最优解。

2023年9月,谢芳到环资庭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和挑战,谢芳首要做的就是学习。建设工程纠纷案件涉及招投标、工程规划、勘察、施工、监理、审理、质量评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涉及较强的专业知识。她认真学习建工领域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件、省高级法院关于建工地产案件通报,围绕建工案件的重点、难点、盲点,向身边审判经验丰富的领导、同事请教,以便尽快适应案件特点,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审理案件的准确性、严谨性和技术性。

刚到环资庭不久,谢芳就接手一起标的近千万元的讨要工程款案件。某施工方承包了某开发商建房工程,施工结束后,开发商没有结清工程款。施工方诉至法院,要求开发商支付工程款及利息近1000万元。一审法院判决后,又上诉至市中级法院。通过对案件进行全盘分析,双方对工程量、工程款都没有原则性分歧,仅就如何偿还工程款产生争议。单纯从就案办案的角度来说,一审法院事实查明清楚、适应法律正确,维持原判没有任何问题。但这样看似案件结了,却没有实质性化解矛盾,由此还可能会让两家陷入无休止的诉讼、执行之中。

于是,谢芳决定尝试从调解入手,化繁为简稳妥解纷。她先是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与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沟通,进一步了解矛盾的“结点”“堵点”。多次沟通后,谢芳得知,由于开发商目前现金不足以支付工程款,想以房抵债,但施工方认为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子卖不上价,自身经营也面临问题,想要拿到更多的现金。全面了解双方争议焦点后,谢芳再次传唤双方到法院“面对面”调解,耐心向施工方释法说理。最终,双方就工程款支付方式达成和解,该案以撤案终结,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调解是最好的纠纷化解办法,只要有一点调解机会,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去调解。”谢芳说,审理建工案件不能只坐堂断案,还要到案涉工程现场查看,只有到现场看了心中才有数,才能更好地结合案情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

一次,当事人双方因施工中部分未完成工程存在争议,双方对地下车库的沟盖板数量、照明设施等是否完成施工及安装的问题存在争议。谢芳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工程现场勘察,由于该地下车库还没有交付,黑漆漆的一片,他们就用手机照明,查看存在争议的项目、清点沟盖板数量,错综复杂的地形很容易让她们走迷,一遍没数清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弄清楚真实情况才耐心劝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方案。组织调解的当天,因一方当事人是外地公司,不能到庭签订调解协议,为了避免当事人费时费力来回跑造成诉累,谢芳决定利用“云上法庭”组织当事人开展线上调解,并签字确认。该案获得实质性化解。

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如今,对于建工案件,谢芳能够准确快速找到矛盾争议点和多发点,从群众利益出发,“一案一策”制订调解方案,帮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2024年,谢芳共审结案件101件,无一起案件被省高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或指令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