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9日

无人机:环保监测的“天空之眼”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是“哨兵”和“耳目”,是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在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中,环境监测部门主要依靠人力现场取样,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同时隐蔽性较差。如何方便、快速、低成本的获取精确、可靠、及时的环境基础数据,成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我国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无人机配套的各种环境监测手段也应运而生,无人机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凭借其灵活、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为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环境评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当前,无人机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在环保监测领域,帮助环保部门更好地监测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借助无人机系统,可以直观全面地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水质富营养化、水华、水体透明度、排污口污染状况等信息,便于发现异常情况和排污点。通过搭载各类大气自动监测设备,实现不同高度目标区域的大气进行监测,实时反馈大气质量数据或对空气进行采样,可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浓度、VOCs等多种污染因子,并可搭载多光谱、热红外等高分辨率影像传感设备,或配套空气监测分析仪器、水样采集设备等,快速飞越森林、湿地、荒漠、海洋等复杂地形,覆盖传统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按照技术人员的规划方案,实现对目标区域的高频次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回传分析;或通过多光谱成像镜头,识别地表水体中的藻华、油污、污染物扩散信息,能够快速获取较大范围的环境数据,在环境灾害中快速评估生态破坏规模,指导抢险救灾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机技术正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工具。未来随着传感器和算法的进步,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通过科技赋能,无人机将成为环保监测更加明亮的“眼睛”,更好地为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站岗放哨”。⑨

本报记者 韦 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