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9日
法徽映校园 庭审铸防线
——市中级法院开展“法佑青春 与法同行”送法进校园活动
上图 身穿法袍的同学在法官指导下感受法治的力量。
下图 法官与同学现场互动。
石 朴 摄
本报记者 王 冰
5月7日,由市中级法院和孟州市法院联合开展的“法佑青春 与法同行”送法进校园活动走进孟州市职业教育中心。500余名师生与司法工作者共同见证这场“行走的正义”——通过真实刑事案件的巡回审判,将法治基因植入青春成长脉络。
“当善意成为犯罪帮凶时,我们如何守护初心?当友谊裹挟法律风险时,我们怎样理性抉择?当诱惑伪装成机遇时,我们能否坚守底线?”市中级法院少审庭负责人武丽娟以“三个法治之问”开启本次主题活动。
法槌敲响明底线 庭审实景释法理
“我以为只是帮忙取个钱,没想到触犯了法律……”原来,被告人面对金钱诱惑时,在明知资金来路不明的情况下,仍多次帮助上游犯罪提取现金,其行为构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庄严的法徽下,庭审有序展开。庭审中,公诉人以完整证据链揭露犯罪逻辑,辩护人围绕法定程序充分辩护,合议庭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审慎评议并宣判。从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再到当庭宣判,师生们“零距离”感受司法裁判的公正与威严。
庭审中,审判长王江波多次强调“帮忙转账”“代收包裹”等行为看似日常,但很可能成为犯罪“帮凶”。依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需承担完全刑事责任,法律不因“无知”或“从众”宽宥违法者。
通过真实刑事案件的巡回审判,让在场学生深受触动。“原来想着我们还是孩子,没想到犯法的事就在我们身边!一个错误的念头就可能毁掉一生。”该校学生在分享感受时表示。
互动课堂悟法理 实景体验明法治
庭审结束后,由孟州市法院的法官送上的“以案释法+实景体验”环节再次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
“这是一起什么案件”“被告人触犯的是什么罪刑”……面对法官的提问,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还有的同学穿上法袍、敲响法槌,“沉浸式”感受审判席设置,法官同步讲解法袍、法槌的象征意义及司法程序严肃性。
这样“沉浸式”的普法体验,让大家深深感悟着法治的力量。法官再次提醒大家:“青春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征程,却也充斥着诱惑与迷茫,期望同学们借由这场‘看得见的正义’,既不做犯罪受害者,更不做违法‘工具人’。在未来面对‘高价收卡’‘轻松兼职’等诱惑时,能铭记法庭上法槌敲响的警示之音。”
“青春需要法律护航,成长必须与法同行。此次庭审进校园活动,标志着‘校院合作’迈上新台阶,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成为新时代人才。”孟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陈光辉说。
此次“刑事案件庭审进校园”活动,是我市法院系统延伸司法职能,“抓前端、治未病”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两级法院合力打造的创新普法形式,成功为师生们搭建起感受法治力量的平台,通过“庭审实景+现场释法”模式,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案例警示,切实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提升对犯罪行为的“免疫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