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9日
春艳调解室:调出基层治理大和谐
本报记者 翟倩倩
在解放区焦南街道,有一间以全省平安建设先进个人、朝阳路社区党委书记王春艳命名的调解室,凭借“把脉问诊式”调解法和暖心服务,成为群众信赖的“调解团”。
自2018年成立以来,“春艳调解室”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如今拥有24名常驻调解员的专业队伍,并吸纳公安、法官、律师等7名法律专家,以及11名心理咨询师,构建起“专业+心理”双轨服务模式,其服务网络覆盖6个社区、5所校园、7家医疗养老机构及14家商超市场,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全领域覆盖。
“把脉问诊式”调解法是该调解室的“金字招牌”。团队通过“用心聆听找病根、换位思考下处方、对症下药祛顽疾”三步工作法,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12起,调解成功率达98%,处理群众诉求413件。在“隔门调解母女矛盾”的典型案例中,因女儿婚姻问题僵持不下的母女俩,在王春艳和调解室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又联合民警持续一个月的劝说下,母女二人最终敞开心扉、重归于好。此外,调解室工作人员通过微信与老人在外地子女沟通,历经一个多月成功化解了80岁梁大爷离婚风波;居民张女士的新车被垃圾车撞出大坑,调解室在赔偿问题上耐心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用实际行动诠释“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承诺。
为防患于未然,“春艳调解室”建立了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与回访机制。通过走访入户摸排纠纷、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现“抓早抓小”。在调解过程中坚持情、理、法一体推进,让群众既解“法结”又化“心结”。同时,“春艳调解室”高度重视特殊人群帮教工作,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建立帮教档案,落实一对一帮扶,与重点人员谈话交心,关心其生活和学习情况,已有12名重点人员成功转化。
如今,“春艳调解室”在朝阳路社区名气越来越大,更将服务延伸至经济纠纷领域,成功调解多起经济纠纷,涉及金额数万元,成为群众心中的“定盘星”。
“小纠纷不过夜,大矛盾及时解,已调解必回访”。这是“春艳调解室”一直推行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王春艳表示,团队将持续精进调解技能,用“绣花功夫”织密织牢基层治理网,让“春艳调解室”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解忧站”,为社区和谐稳定注入持久动能。